凤凰网:十年劲风起,势成新江苏!

2022年08月14日 15:14:56 | 来源:凤凰网江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十年乘势而上,一幅“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画卷已然徐徐铺开。

  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1万亿元台阶、人均GDP居各省区之首、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1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8500万江苏人用十年砥砺奋斗,向全国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精彩答卷。

  8月12日上午,江苏省委在南京举行“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既对江苏十年成绩进行总结,也对“下一个十年”提出了新的期许。会上,一组组成果数据,勾勒出江苏十年发展的基本轮廓:总量稳、质态优、活力足、支撑强,经济韧性强劲,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正如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在会上这样说道:“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

  十年乘势而上,一幅“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画卷已然徐徐铺开。

  “经济强”更加凸显

  过去十年,是江苏不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非凡十年,也是全省面貌与格局持续优化重塑的黄金十年。

  今年3月,全国各地经济成绩单相继出炉,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江苏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2012年全省GDP不足6万亿,到如今迈入11万亿台阶,于江苏而言,十年变化的是不断跳动攀升的经济数字,不变的是“苏大强”始终如一的硬核实力。

  十年间,江苏不断刷新经济发展的好成绩:全省GDP十年翻一番,人均GDP由2012年的6.65万元增至13.7万元,实现翻番的同时持续位列各省(区)之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经济总量之外,江苏在各领域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

  作为工业大省、制造大省的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重要名片。江苏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0%,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一。去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占GDP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

  “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根基’。”省委书记吴政隆今天在会上的掷地有声,进一步佐证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之于江苏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一段发展时间内,制造业仍将是支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为了筑牢“家底”与“根基”,十年来,江苏始终把制造业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智改数转”、鼓励“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已迈入中高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含新量”和“含绿量”两个新指标,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十年间江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8%,“向绿向智”已成为江苏制造的重要标识。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经济强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首位要求。何以图强?唯有创新。

  十年来,江苏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着墨颇多。无独有偶,省委书记吴政隆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创新”对江苏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江苏也用行动和成绩,回应国家对创新的新要求。

  自2012年到2021年,江苏研发投入占比从2.38%上升到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7.5%上升到47.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至66.1%。

  与此同时,江苏还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的作用,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建设省级以上高新区54家、国家高新区1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发挥创新型城市示范带动作用,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南京获批建设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5个县级市入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一批“国之重器”,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无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亦或创新贡献,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在全国创新大局中尤其重要。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聚力创新”的鲜明导向,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建设“科技强省”的动员令,江苏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省委书记吴政隆曾强调,“要抓好创新驱动这个根本动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然,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大省,归根结底要依仗高水平的人才。

  2021年江苏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十年来,江苏举全省之力践行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培育集聚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

  为鼓励人才来苏干事创业,江苏推出“四大专项行动”以及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出台“人才28条”为人才松绑。全省1400多万人才资源、92.4万研发人员、117人在苏两院院士等共同构成的强人才链,进一步激发出创新链的“活”和产业链的“优”。

  勾勒“美丽江苏”新图景

  过去十年,是江苏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也是区域发展愈发平衡、民生福祉不断进步的十年。

  十年来,江苏着眼于谋划区域平衡、协调、长远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对于如何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的大文章,苏宿工业园区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曾经的经济洼地,如今变成了一排排高标准厂房和一条条平坦大道。一头连着苏州好经验,另一头连着宿迁新实践的苏宿工业园区,在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评估中,已多年蝉联第一。

  截至目前,像苏宿工业园区此类的南北共建园区,江苏共有45家。园区之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成效同样明显。2021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分别实现生产总值66647.9亿元、23748.6亿元、26731.9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7.3%、7.9%、7.4%;占全省GDP比重为56.9%、20.3%和22.8%。

  与此同时,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江苏已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十年来,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国前列,“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

  省域之外,江苏还积极服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盘大棋。将共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放大向东开放优势的同时,做好向西开放的文章,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里,“环境美”的色彩也更加绚丽,“美丽江苏”的梦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江苏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一项有力的佐证是江苏在经济总量逐年攀升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年下降,去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如今,江豚重现江苏段,桃花水母再现太湖,江苏生态环境沧桑巨变。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从“垃圾围城”变为全省闻名的生态镇、电商镇的耿车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转身”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等,都是江苏生态环境变化的生动缩影。

  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江苏被赋予“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江苏将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使命,以“稳进”在新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