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江豚逐浪,“春江花月夜”美景重现

2022年08月17日 14:16:02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滚滚长江浩荡万里,奔腾入海前,在江苏蜿蜒430余公里,孕育出这片富饶水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铁腕治污、源头治水、系统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

  浩荡八百里,江苏鱼米乡。长江江苏段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98.3%,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从南京的新济洲,到江海交汇处的圆陀角,长江江苏段水清岸绿,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徐徐铺展。

  标本兼治,引领全面绿色转型

  盛夏时节,漫步南通滨江亲水步道,只见江面波澜壮阔、岸边树木葱茏,“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盛景令人心旷神怡。

  这片“生态秀带”,6年前还是“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工业锈带”。过去,南通沿江“散乱污”企业遍地、码头林立,江风一吹,黄尘漫天飞扬,周边居民深受困扰。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港口码头污染问题,南通痛定思痛,铁腕治污,力破‘化工围江’难题。”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介绍,在五山及沿江地区先后开展20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拆除河道周边违建6.5万平方米,腾退修复岸线12公里。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进退”间打造“城市客厅”,五山地区的沧桑巨变,生动展现了我省壮士断腕力破“重化围江”的坚定决心。

  制定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实施重化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近五年来,江苏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压减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14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定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碳材料、大医药健康、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地标产业相继崛起。

  破解“重化围江”,推动绿色发展,在刷新长江江苏段“颜值”的同时,更推动“气质”不断提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业提升,2021年,沿江八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6%和87.4%。绿色发展探新路,全省30条优势产业链不断做强,涌现出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蹚出一条发展与美丽同行之路。

  近年来,我省“下猛药”“出重拳”“零容忍”,一系列“止血缝针”的“硬举措”全面瞄准突出环境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结合,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级警示片自查问题一体整改,污染治理‘4+1’工程、‘263’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统筹实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与环境污染治理同步推进,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介绍,目前我省2018、2019、2020年国家警示片披露的三批次42项问题全部清零,走在沿江省市前列。

  十年禁渔,全力筑牢生态屏障

  4月初,在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西江边,3只江豚结伴出游、欢腾戏水,展现矫健身姿。这一幕春江水暖“豚”先知的画面,恰巧被当地摄影爱好者马先生用无人机拍摄记录下来。“这是我今年以来第六次在这里看到江豚。”马先生欣喜地说。

  “江豚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还有就是食源。”扬州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宜林分析,江豚频繁出没,说明这段水域的水质环境有很大改善并持续稳定。“长江禁渔后,对江豚栖息的干扰明显减少,夹江小鱼也多了起来,饵料多了、干扰少了,江豚的活动水域进一步扩大。”

  长江江豚被认为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如今江豚活动区域由部分江段扩大至整个江苏段,成为长江江苏段“休养生息”两年来,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的真实写照。

  2020年7月,江苏正式发布长江干流江苏段水域禁捕通告,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这场硬仗。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正式开启“人退鱼进”的历史转折。

  告别“水上漂”、拥抱“新生活”,我省全力保障转产安置,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兜养老、保安居,解决“后顾之忧”,我省专门出台退捕渔民补偿安置政策,41212名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让退捕渔民实现岸上“安居梦”;

  促就业、帮创业,推进“共同致富”,我省有针对性地出台转产就业政策,“订单式”培训、“个性化”服务,全省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25848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做到“应转尽转”。

  从长远计、为子孙谋,“十年禁渔”既是长江大保护的“题中之义”,更是需要上下游兄弟省市共同作答的“必答题”。

  去年4月1日,沪苏浙皖同步施行《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推进长江流域禁捕跨省联动监督、协同立法、联合执法等行动。自那时起,沪苏浙皖四地公安机关建立长三角区域长江禁渔专项行动警务合作机制,强化省际毗邻区域巡查互补,实现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协同,携手共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保护修复,长江两岸草长莺飞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盛夏的公园,绿树绕碧水,水雉翩翩起舞。这片26.81平方公里的江中洲岛,宛如一颗“绿宝石”熠熠生辉。

  “近年来,我们通过绿化建设、水系沟通、湿地修复等办法恢复原生态,如今,焕然一新的洲岛吸引无数‘新居民’安家。”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感触很深。2016年,公园维管束植物只有354种,至去年底增加到555种。2016年,鸟类只有103种,至今年4月增加到215种。

  江苏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长江两岸,从过去的“烟囱耸入云”,悄然变身“无边江景一时新”。在张家港,生态修复让双山岛成为旅游胜地,这里芦花摇曳,群鸟翩飞;在江阴,昔日汽渡码头变身韭菜港公园,腾出的生产岸线全部用于生态修复;在扬州市广陵区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千里江堤成为绿色长廊。

  大江的嬗变,离不开精心呵护。近年来,江苏系统开展沿江岸线修复,用一系列创举悉心呵护,让“母亲河”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柔性修复环境——多措并举实施岸线生态修复,累计退出72.6公里长江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沿江两岸造林超过115万亩;高标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20个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带动沿江整体环境提升。

  拧紧排污“阀门”——在沿江省市中江苏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推进15700余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完成太湖流域21500个入河(湖)排污口排查。

  筑牢生态屏障——严格生态保护空间管控,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将执法检查范围扩大到全省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在4个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在35个县(市、区)建成38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有效降低了长江污染负荷。

  推进源头治理——从环境准入抓源头,落实重点行业三级环评联审制度,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5年来,江苏累计否决30多个投资体量巨大但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的项目。

  江豚的检出率由2020年的28.6%上升至如今的46.7%,太湖流域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吉祥三宝”明显回归……大江嬗变,再现一江春水绿如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