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镇作为兴化的南大门,近年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城市发展“虹吸效应”,戴南镇不可避免地出现学校生源质量下降、部分优秀教师外流现象。
从毕业到2019年,丁磊老师一直在城区兴化市第一中学任教。25年勤勤恳恳的教学让他从一名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教有专长的正高级教师,成为兴化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两年前,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积极响应兴化市教育局到农村学校任职的号召,担任戴南高级中学副校长,成为“最美逆行者”。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回顾在母校任教的25年,感谢青蓝工程毛剑澄老师带我‘进门’,感谢张正耀老师通过名师工作室引我‘入门’,感谢魏本亚教授通过卓越教师工程带我‘登堂入室’……现在我希望自己不仅是一名受惠者,更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施惠者,带着这种想法我来到了兴化市戴南高中。”丁磊说。
丁磊来到戴南高中时,2020届文科重点班高三(3)班出现缺语文教师的情况,原先聘请的老师突然离职。
“情况就是使命!”丁磊立即填补空缺,积极与学生沟通,迅速进入高三状态。语文课代表姜慧玥同学有两科成绩不理想,内心非常焦虑。丁磊一边调动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她参加征文、名著等竞赛;另一方面帮她分析学习中的问题。高考语文她考出了127+26分的好成绩,顺利进入苏州科技大学。
今年,丁磊任教的2022届理科重点班高三(4)班学生也取得优异成绩,本一及本科率均创历史新高。
留住青年教师,留住乡村教育希望
“青年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新鲜血液’,他们往往朝气蓬勃、乐于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
丁磊介绍,这几年兴化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非常重视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补充,仅这两年通过乡村定向师范生、学校自主招聘、高层次人才招聘等形式,学校就引来了19位新教师!
分管教科研的丁磊,在欣喜学校教师结构优化的同时,思考更多的是不仅让这些青年教师“下得来”,还要“教得好”“有发展”。为此,从新教师入职第一天开始,丁磊就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双师制”青蓝工程计划,选聘优秀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指导他们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
丁磊带头上示范课,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组织他们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各级研讨活动、报考在职研究生,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今年6月,学校承办了泰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教学及专家讲座研讨活动,并邀请泰州市教研室、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泰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等一批专家齐聚学校。2020年入职的顾镕琪老师作为代表,不仅与名师同上一节课,还聆听了专家高屋建瓴地指导,受益匪浅。2021年入职的戴楚雯、闵胜男老师也顺利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让乡村学子记得住乡情
“城市发展无形中造成农村教育师资与生源的困境,以职业为导向的城乡同质化教育,使得身处农村的孩子,对家乡风土人情、经济发展‘视而不见’……”
丁磊认为,农村是一个拥有自然资源与地方文化等先赋优势的场所,学生浸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是一种最基本、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对于学生发展的担忧,使得丁磊开始谋划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角度,去影响并改变学生。
戴南高中是江苏省行知实验学校,多年来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学校坐落于素有“中国不锈钢之乡”美誉的戴南镇,凭借区域优势,将“生活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2021年,丁磊带领学校课题组成功申报江苏省“行知”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借助课程基地这个平台,全校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创建鲜明的学校教育环境、架构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变革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打造特色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家庭、社会常态化的劳动体验与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让乡村学子“记得住乡情”。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于农村要怀有深沉的“爱”,这是乡村教育工作的动力之源。丁磊正是在这种深沉“爱”的指引下,怀着振兴乡村教育的“使命感”,成为新时代“最美逆行者”。
(曾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