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科学院、省规划设计集团、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合作承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留云岭村位于海上云台山景区南部,村子不大,仅有159户549人居住于群山怀抱间,还有900多亩茶田、2800亩山林。村内山沟水系蜿蜒曲折,有山泉水,有云雾茶,还有一个个文化故事。江苏省广电总台“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留云岭村。
把云留住的山岭
“清代道光年间的名臣,此人叫陶澍,此人自诩为陶渊明的后人,在他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到达我们虎口岭的时候啊,发现这个地点曲径通幽,环境优美,特别像先祖所住,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样,因此诗兴大发、赋诗一首。”在留云岭村半山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雨楠指着一块石碑,为记者讲述留云岭村的文化脉络,这里曾经有个挺吓人的名字“虎口岭”,为古驿道一个关口。《海州志》中有记载:四面群山环抱,唯虎口岭侧径一线通人行。后来因为清朝陶澍的诗,从此山上的风雨有了诗意,小村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为霖四海心,处处望云驻,
仙山海气深,此是留云处。
立在路边的石碑见证百余年小山村的变迁。从泥泞曲折的山路到干净整洁的步道,从人迹罕至到车水马龙,如今这个栖居在深山原生态小山村变成了青山与霓虹辉映、传统与特色并存的田园型美丽山村,这里曾经是连云区经济最薄弱的村,如今是年收入过百万的“绿色”乡村,安居、康居、乐居已然成为了村民的“标配”。
水库边的民宿
刚走进小村,一片宽阔的水域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唐王湖水库,因相传唐王李世民曾夜宿于此得名,现在这里是唐王湖水利风景区。在水库旁边,村民李学军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有8间客房的民宿。两年半前,一家人投资80多万元,把自家的房子进行改建,成为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人。
他说:“以前路太窄了,来的人也太少了,宿城街道把这一片重新打造,现在路也好了,景点也好了,所以外面来的游人也多了。”
一开始李学军没有想到开民宿,很多来过留云岭村的人和朋友提醒他,放着这么好的位置不开民宿可惜了,当时宿城街道也有不少支持政策,于是他和家人一合计投资开个民宿。经过严格审批,在保证原有建筑不增高,不扩大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如今,小院里石头砌成的老屋保留下来,古朴风韵,小桥锦鲤池充满灵动,一盆盆精致的植物,充满生机。
如果没有疫情,他家的民宿一年可以接待四百至五百人,但是李学军觉得希望就在前方,他认为如果村里能有更多人把民宿开起来,把农家乐做起来,大家一起让游客流连忘返,在小村里留下“诗与远方”。
美丽乡村的那张“规划图”
站在民宿露台望向村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留云岭村,村民的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色屋顶掩映在绿树间。如何在发展中把传统与特色保留下来,与田园型美丽山村并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二所副主任规划师黄佳带领团队花了不少心思。
右二为黄佳
黄佳记得2018年第一次来到村里,狭窄泥泞的道路,村委会只有一个不大的办公地点,全村发展没有特色,民居建筑缺少统筹规划概念。但是小村自然条件非常好。于是团队因地制宜,从该村茶、泉、村、岭、湖这几个自然要素进行整体村庄规划,突出“云雾茶”特色,突出“留仙泉”品牌,以此展现当地特色。在本村游览路线规划中,在线路中增加了小品式描述设计,增加道路景观和观赏性,同时对村民院落进行环境规划,并做出一个样板。
“村庄就是要保留特色,增强服务功能,同时在村里实施村民自发管理,保证规划落实。”黄佳说。正因为有规划,留云岭村的新农村发展建设中不盲目,可对标。该村先后于2021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年10月20日,留云岭村等24家单位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2021年第二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这个村的其他荣誉做成“木牌”立在村委会门口,激励着大家继续砥砺前行。
村里的那股清泉
在留云岭村留仙泉附近一处小瀑布前,流水撞击石头的声音回响在山间。村书记、主任李雨楠说,丰水期时村里大小不一瀑布很多,清泉常年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富余的山泉水成为村里“绿色”增收新的增长点。
他说:“现在村里新建了留仙泉水厂有限公司,把我们本山的山泉水引流到水厂进行现代化的处理和加工,作为桶装水现在对外销售。水厂运营以来,每年销售收入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既带动了村集体的增收,同时也带动我们村老百姓的就业。”
留云岭村究竟有多少井,村里还没有统计,不过2020年村里通了自来水后,除了旱季外,村民使用比较少。大家习惯了用井水洗衣服、洗菜和部分生活,这些来自大山的“滋润”已经融入村民的血脉中,村里的长寿老人很多,有人说是常年上山锻炼造成的,而村民们则更相信这方水土“延年益寿”。
李雨楠说,下一步村里会扩大水厂产能,真正把品牌打出去,为村里创造更多效益。
茶农们的心愿
留云岭村是典型的山地林业村,原来种植了不少栗子树,不过经济效益一般,村民收入较低,该村有茶叶种植传统,可是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为村民创造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2020在村集体的统筹带领下,改扩建茶园,种植优良茶树品种,经过专家鉴定为“云雾茶”。种了一辈子茶叶的65岁村民刘维权领头建茶厂,村里的茶叶采摘、生产制作、市场销售形成一条龙,仅这一项村民每户年平均增加收入3至4万元左右。
刘维权介绍,春茶现在是800至1500元每斤,如果通过品质的提高,它的产值和销售价格会更高一些,能够把夏茶和秋茶的品质提高上去,那么产值肯定会提高。他表示:这是村里茶农们共同的心愿。
八月的天气依旧炎热,不少村民却已经开始在茶田里采摘秋茶了,他们的脸上是汗水,眼中是笑容。
留云岭村的“蜕变”
现在的留云岭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村里通过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一个薄弱村的振兴蝶变”微党课,创新推广“红色教育在檐下、劳动实践在田间、吃饭住宿在农家”的红色研学模式,引导研学课堂办到美丽乡村、田间地头,形成了“支部+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在抗日石刻旁,参与学习的学员们可以对着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扎根基层、报效祖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自2022年,接待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党员学员15批次520余人。
香茗甘泉人人叫绝,美丽乡村赏心悦目,红色游学沉浸体验,秀丽湖畔争相留影……如今的留云岭村已经彻底摘除了连云区经济薄弱村的标签,实现了“一步换一景,处处可打卡”的发展愿景,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李雨楠还记得,2018年7月上任伊始,村集体账面只有30多万,村委会门口还有要债的人。而4年后,账面已经有了300多万。留云岭村增加的不仅是集体收入,还有村民们对家乡的挚爱深情。
村民刘品全希望要在现在已有“青山绿水”基础上做点“绣花”功夫,“把水库景区、三涧沟等搞一下,像丽江那样小桥流水,沟边自然环境美一点,环境改善了,可以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村民们希望,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让小山村留得住古韵乡愁,迎得来美丽幸福的乡村新图景。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强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