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义是葡萄种植户眼中的“风向标”
如何将塔山葡萄做大做强,张树青有着自己的想法。记者刘冰 摄
在贾汪区农谷大道以南、252省道以西,张恒义、张树青父子俩经营的墨上福缘葡萄农旅文化产业园在当地颇有几分名气。园区内福青葡萄种植家庭农场是2015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已经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种植了1500多亩葡萄,以“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将家庭农场发展和村民增收进行“捆绑”,实现双赢。
农户眼中的种植葡萄 风向标
“这是什么葡萄?”“造型这么独特,口味怎样?” 8月25日下午,位于贾汪区塔山镇张场村的墨上福缘葡萄农旅文化产业园内,刚忙碌完的种植户看着路边篮子里几串蓝黑色圆柱形的葡萄,无不好奇地停下一探究竟。
“这叫‘蓝宝石’,今年试种的新品种。”“别急,等试种结束,合适的话就会推广。”张树青直接回答了农户的“潜台词”。
“老张就是我们种植葡萄的风向标。”56岁的张光翔种有6亩葡萄,一年纯收入能有8万元,正在围观“蓝宝石”的他,一句话点出了张恒义父子俩在种植户心中的地位。
据了解,墨上福缘葡萄农旅文化产业园由徐州墨上福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建成连栋双膜钢构葡萄大棚35亩,育有甬优1号、宝光、阳光玫瑰、玉波2号、黄金蜜5个优良品种,亩均产值可达2.2万元。
张树青是徐州墨上福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35岁的他看起来文质彬彬。“20岁那年,跟亲戚在外地做水果生意时,接触到葡萄种植,感觉有发展前途,就利用工作间隙学习种植。后来父亲也去山东专门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熟悉销售渠道又懂技术,2013年我们就开始包地种葡萄。”
张恒义父子是塔山镇第一批规模种植葡萄的农民,2013年流转了52亩土地,投资了几十万元,这也是当年周边村民关注的热点。一开始引进的几个新品种大都表现不好,一时间成了许多人的笑柄,但好在主打品种“甬优1号”葡萄表现优秀,再加上不断学习,次年亩产就达1750公斤,一亩地纯收入近1.5万元。
“见效快,收益高”,很多村民对葡萄种植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一时间,很多人都来找张恒义父子取经,葡萄种植“火”遍塔山。
张恒义表示:“利润可观,但风险不能忽视,这些是我们需要替农户提前着想的。”2017年5月,张树青还在园区内成立了一家科技型农业公司,无偿为农户提供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联系销路以及新品研发,让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去帮助更多的人一起发展葡萄种植,只有规模做大了、品牌做强了,才能撬动更大市场、赚取更多利润。”张树青表示。
打造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新模式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张树青今年将尝试“电商+直播”销售模式。
在种植规模暂时无法扩大的情况下,把原本就供不应求的葡萄拿到网上销售意义何在?
“对比!就是想看原有的销售渠道和电商销售,哪一种收益更高,性价比更合适。”张树青表示,目前电商销售配套设施已经建好,“一层是冷库和分拣中心,二层是直播间和展示厅。目前正在物色运营电商团队。”
如何进一步挖掘葡萄种植的价值,结合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将塔山葡萄做大做强,张树青有着自己的想法。
作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贾汪区积极拓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在这个大发展的背景下,墨上福缘葡萄农旅文化产业园在塔山镇党委政府和贾汪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作为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将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张树青表示,“目前已经联合两家商旅公司成立了一个综合性农业发展公司,还计划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努力打造塔山葡萄旅游精品园区,让更多的农户慢慢融入,从而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