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双向奔赴 让专利转化跑出‘加速度’”!
2021年,江苏全省专利授权量共64091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17件,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数量庞大的专利构成了江苏创新的基石,可是不少专利至今“养在深闺无人识”,没有被运用到生产生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何破解呢?
围绕“双向奔赴 让专利转化跑出‘加速度’”,《黄金时间》邀请到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副处长朱煜、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南京江宁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伟和特约评论员徐升权、孙立冰共同进行解读。
【加速专利成果转化 “两难”问题亟待破解】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专利转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提升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专利转化它不是简单的专利买卖,而是把专利成果转化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最终实现产业化。江苏在“十三五”期间,全省专利转让数量达到了18.3万件。其中,高校院所转让专利25851件,这个数量在全国居首位。但是不可否认,高校专利转化率总体还不高。究其原因,在专利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两难”的问题,一方面,高校院所的专利难以被发现、被应用;另一方面,有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发展所需要的专利技术。这就说明,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目前还缺乏有效推动专利转化实施的这样便捷通道,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江苏获中央财政奖补1亿元】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副处长朱煜:为了加快专利转化,2021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率先印发了《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江苏省知识产权和省财政厅也联合制定实施了《江苏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我们提出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实现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充分释放江苏的科教资源优势,让中小企业更方便地落得专利。江苏还成为全国首批实施专利转化运营专项计划的奖补省份,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1亿元的支持。
【以市场为导向 培育高价值专利】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早在2016年,苏州率先在全省实施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我们每年拿出1000万的资金,每个项目给予100万元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以往“先有技术再申请”的模式不一样,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论。把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效连接在一起,以市场导向、价值导向来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设立15家省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中心和65家市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中心,例如苏州大学,就成功探索出了以“龙头企业、优势学科、高端服务”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的路径。”
【数字化运营平台 破解专利成果转化难题】
南京江宁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伟:高校是专利富矿,但是很多高校因为缺少专业的专利运营机构,导致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在江宁开发区,有一家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了一个平台叫“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把高校的知识产权当作互联网上的一种“商品”,供需双方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地洽谈和交易。截止目前,中高平台已经集聚了全国2688所高校,330余万专利数据。中高平台在开发区成立之后,也推动了很多高校的高价值专利就近输送到了的园区企业。此外,今年我们江宁开发区还成立了专利转化运营中心,通过这个中心我们来吸纳更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同时搭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桥梁。
【补齐技术供给短板 提升专利运营质量】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近年来,我们把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作为推动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和高效率运用的重要手段,逐步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在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方面,我们重点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支持南京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和恒瑞医药等重点企业,来牵头组建了99个省级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在运营中心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支持25个高校院所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把专利更好地转化出去;另一方面,以园区为载体来建设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更加精准地把它想要的一些专利技术引进来。
【畅通专利转化渠道 为中小企业破解创新难题】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普遍面临着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难题,但是技术创新又往往需要持续地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投入了以后,还不一定就有产出,有时候还会走很多弯路。于是,从市场或者说从高校院所直接来引进专利,或者和专利权人进行合作,就成了不少中小企业更加精准地引进他所想要专利技术的重要手段。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获取专利难的问题,我们在全省打造了江苏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中高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这三个在全省相对较大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类平台。例如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到2021年底,已经有249家高校院所入驻平台,也累计发布了2.5万多个专利信息,同时也采集了8000多项企业的需求信息。企业可以登陆这个平台,去检索、查找他们想要的专利技术,平台也会把与企业需求相关的一些专利技术直接来推送给企业。
【揭榜挂帅 242件专利拍出7269万元】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副处长朱煜:为了促进企业和高校在线下的转移转化,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共同打造了“揭榜挂帅”技术转移的品牌活动,包括专利拍卖季和J-TOP创新挑战季两项活动。其中,专利拍卖季主要是面向高校院校,征集一批高专利技术以及技术成熟度高的科研成果,通过研发团队线下向企业面对面展示专利技术,从而提高专利拍卖提交的成功率。去年,我们“专利拍卖季”一共在南京、扬州、淮安搞了10余场活动,已经成功拍出242件专利成果,成交金额也是达到了7269万元。
【4483名技术经理人 共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副处长朱煜:揭榜挂帅,是江苏省率先在全国推进、创新的一项技术研发模式。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如果说专利买卖有心理上的落差,或者说企业张榜了,但是没有高校院所揭榜,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有人来居中撮合。这部分群体有个专业的名词,我们叫他“技术经理人”。他们不仅对技术非常的熟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商务谈判的能力。同时,要对知识产权、财务、法律等这些基础的知识非常的熟悉,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同时,也能够更方便、精准地找到合适的研发团队。目前,全省备案的技术经理人已经达到了4483名,可以通过江苏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检索、查询。
【完善政策保障 让专利变成生产力】
南京江宁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伟:往往企业在引进专利后,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流动资金紧张、市场开拓困难。为了形成正向激励,我们今年进一步完善并发布了《江宁开发区知识产权奖励办法》,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及重大专利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比如,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我们根据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五给予贴息,最高可以补贴20万元。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我们一次性奖励20万元。另外,园区企业有重大专利转化产业化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绩效,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奖励和扶持。通过这些举措,园区企业引进专利以及实施专利转化的能力和意愿有了显著的提高。
【探索共建“专利池” 赋能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苏州特色产业比较多,2021年,苏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围绕重点产业,支持产业商会、产业协会一些龙头企业包括机构,来构建专利联盟或者“专利池”。我们已经探索建立了长三角光通信产业“专利池”,目前来讲有6000多项专利落实了,其中有1800多项发明专利落实。同时,在纳米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引导下,有12家企业组建了全国第一个“MEMS产业专利池”,这 12个企业都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非常强,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些企业的专利可以相互共用、共通,更好地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升级。
【江苏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集中发布一批开放许可专利】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蔚:新修订的《专利法》设立了专利开放许可的制度,这个制度指的是专利权人事先明确许可的意愿和许可的条件之后,对接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许可的这样一个“一对多”的快速许可转化的制度。这个制度现在目前还在处于试点期,江苏也是全国第一批的试点省份。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征集试点项目,推动高校院所通过这样一个开放许可,加速转化运用一批市场前景好、应用广泛、适用性强的专利技术,为我们全国的专利转化运用、创新发展,提供我们的江苏的智慧,贡献我们的江苏力量。
特别支持:中国铁塔江苏公司
详细报道请关注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黄金时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孙尧
编辑 / 任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