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好,跟老师一起说一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9月8日上午,教师节和中秋节到来的前两天,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数学老师李林国正在给同学们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李林国2007年毕业后一直在灌南县新集镇中心小学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今年新学期开始后,他调到淮河路实验学校,面对新校园、新同学,李林国的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依旧。
立德树人,以育人为本,在李林国看来,这既是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追求,也是五代为师的“教育世家”对他的熏陶和要求。
在李林国父亲李春亮灌南县新集镇家中,堂屋墙上挂着的奖状和一块块牌匾,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教书育人佳话。
第一代:伴读书童“意外”考取秀才 当了38年私塾先生
李林国一家的从教之路,要从其高祖父李福田说起。
李福田是清末秀才,在私塾教书,这在《涟水教育志》里有明确记载。
11岁时,因为家境贫寒,李福田来到安东县(后改为涟水县)大程集一乔姓地主家中,给地主的儿子当伴读书童。由于勤奋好学,他深受教书先生喜爱,后来经过当地举人黄燕介绍,在光绪年间,和地主的儿子一起应试,结果地主儿子落榜,李福田却出人意料地考取了秀才。
1878年开始,李福田先后在响水县黄圩、安东县的朱程码、下营、蒋管营、大程集、鲤鱼荡等地教私塾经书,这一教就是38年,因为治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
第二代:创办小学培养人才 获评江苏省优秀教师
受李福田的影响,李林国的曾祖父李揖颜自幼随父读私塾。1914年,李揖颜顺利考取江苏省第六师范,1917年毕业后,李揖颜自筹资金,建校舍、置学桌,在家乡创建了鲤鱼荡小学,后该校被批准为涟水县县立初小,李揖颜也被委任为该校校长。
△下排左二为李揖颜
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水,县内学校大多停办,李揖颜将自家住房腾出,以私塾形式把学生集中起来上课。1940年,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很快就把鲤鱼荡小学恢复起来。此后,他一边搞教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家乡培养了许多抗日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李揖颜虽然已年过半百,且身患胃病,但是他始终坚持工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自制模型、标本、挂图等教具,力求上好每一堂课。因办学成绩显著,李揖颜多次受表彰。1956年12月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在这张珍贵的奖状上,还有时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的签章。由于长期操劳,李揖颜胃病加重,1958年离休治疗,次年病逝。
第三、四代:传承祖辈事业 两代人辛勤育桃李
李林国的祖父李永仁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57年从淮阴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泗洪、涟水等多所学校任教,1993年退休。在36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市、县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省市县级表彰,家庭于1985年被淮阴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世家”。
△ 李永仁
“先辈留下的祖训就是要好好读书,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崇高,希望后代都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回忆起父亲李永仁在世时和自己说过的话,李春亮脸上写满了骄傲,今年67岁的他也是做了一辈子老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各种荣誉证书记录下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奋斗的大半个人生。
△ 李春亮
第五代:爱岗敬业 让教书育人的根脉延续
38岁的李林国已是家里的第五代老师,从高祖父考中秀才当老师开始,教育事业在这个家里已经传承100多年。
2007年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李林国一直担任数学教师。这些年他牢记父亲的教诲,以传承教育世家的优良作风为己任。他多次荣获灌南县教学质量奖、教学工作综合评估先进个人、优秀辅导老师等荣誉称号,家庭在2021年被评为连云港市“最美家庭”。
李林国告诉记者,自己为“教育世家”感到光荣与自豪,深感作为家里第五代教育工作者的传承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教育世家’的优良传统,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让教书育人的根脉延续。”
“往年的教师节没放过假,今年恰好跟中秋节是同一天,能感受一下假期的‘福利’”,李林国说,今年的中秋节会和爱人、儿子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儿子今年读六年级了,他很乐意看到孩子以后也成为一名老师,“但我希望他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而不仅仅是因为家族传统,因为这既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也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通讯员/孙荪 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