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鸣兴:20年如一日,用爱撑起全家一片天

2022年09月14日 09:54: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柘塘浜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孝老爱亲的榜样周鸣兴。今年63岁的他多年来勤俭持家、照顾年迈母亲和身患残疾的姐姐,用坚持和真情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孝心和爱心感染了十里八乡的居民。左邻右舍每次提起他,都赞不绝口,说他是大伙心中的榜样。

  疾病无情人有情

  1960年周鸣兴出生在惠山区柘塘浜一个温暖的七口之家,有6个兄弟姐妹,他是家中最小的一个。14年前,周鸣兴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丁秀琴担心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就坚持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虽然平时经常去探望,但还是担心她的身体和日常起居。最后老人拗不过子女,选择到子女家家轮流居住。轮到周鸣兴家时就没有再变动,他请求哥哥们不要与自己争着赡养老人,并对妈妈说,“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住在这里吧。”

  每天周鸣兴夫妻和家人都悉心地照料老人。多年来,他在母亲的饮食起居上动了不少心思,为老人准备的一日三餐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让老人吃得开心,他还经常给母亲购买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上,大小事情也随母亲,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担心自己说话做事跟不上时代节拍,经常沉默不语,周鸣兴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陪伴老人聊家常,无微不至地照顾让老人时刻感受亲情的暖心和包容理解。

  为家人倾注亲情,二十年守护不言弃

  周华娟是周鸣兴的二姐,她在8岁那年不幸患上了脑膜炎,落下了右手残疾、行动迟缓的后遗症。但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全家人对她照顾有加。周华娟患病一直行动不便,在懂事的周鸣兴心中,从小就种下了“不管将来如何都要保护好姐姐”的念头。

  后来周华娟组建了家庭,夫妻二人互敬互爱,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但上天此时又给她开了个玩笑,悲剧再次降临。周华娟的女儿患上恶疾脑瘤,受制于当时的受医疗条件,疾病无情夺走了她的女儿,留给周华娟夫妇无尽的悲痛和哀思。不幸接踵而至,周华娟丈夫在一年后也因肝病去世。丧夫丧女的一连串打击,让周华娟痛苦万分、整日以泪洗面,濒临崩溃,周鸣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担心姐姐,安慰、鼓励她振作起来。

  看着姐姐孤零零一个人,他在心中做了个决定,跟妻子陈志琴商量要把姐姐安排在自己身边,留在家中生活。周鸣兴对自己妻子说,“姐姐现在无依无靠,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互相照应......”陈志琴没有犹豫,一口答应。

  妈妈和姐姐的到来,让周鸣兴一下子忙碌了起来,既要上班工作,也要照顾好两位至亲和家人,“办法总比困难多!”为此,周鸣兴特意改变了起床的闹钟时间,每天比平时早起2个小时,这个时间内,他除了定好一天的工作计划外,还把一天的饮食起居给安排好,对此,妻子陈志琴既心疼又默默地全力支持着他,她知道自己丈夫是个好人,重亲情,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他,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余年。

  言传身教,和谐家风传佳话

  周末午后,周鸣兴夫妇带着年幼的孙子悠闲地坐在屋里,陪着91岁的老母亲唠家常,欢笑声不断。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是周鸣兴家里最常见的场景,多年来,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能做到互帮互助,友爱团结,孝老爱亲,良好家风得到传承的背后是周鸣兴和家人的付出。   

  多年来,母亲在周鸣兴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一直不错,随着母亲年龄渐增,也为了给母亲增加点生活乐趣,周鸣兴翻出了家里的针头线脑,经常与姐姐一起陪着母亲随意地缝缝补补衣物,不为使用只为陪伴,和母亲一道享受亲情时光。周鸣兴说,自己兄弟姐妹6个,以前缝缝补补的母亲没少做,正是经历过苦日子的原因,虽然现在物质水平好了,可母亲还是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习惯没有丢。“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是孝,我认为就是让老人每天生活愉悦。”周鸣兴朴实地说道。

  生活中,周鸣兴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一得空,他就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活动中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你是党员,群众有需要就要冲上去。”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周鸣兴经常对儿子周伟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党员,周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利用加班加点的时间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受到居民的点赞,对此,他说,爷爷和父亲都是党员,父亲他人退心不退,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给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的行为感染了自己,他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帮助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耳濡目染之下,他每天努力工作,积极乐观生活。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