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提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其实,值得挖掘的校外活动场所还有很多,只要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都可以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
老师:“刚才在这个绿灯期间,这个路口一共过了多少辆车?”
学生:“七辆车。”
老师:“七辆车就说明这个路口的车流量不是很大,所以它的绿灯秒数就会比较短。如果车流量很大怎么办?”
学生:“时间变长。”
9月8日下午3点半,南京市中央路小学三年级的20多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校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所在的百子亭社区开展15分钟教育圈研学。
每位学生拿着一本研学手册,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熟悉的校园周边开展学习探究。路过红绿灯,翻到手册里“百子亭的一分钟”章节,数一数车辆和行人进行记录;
路过抱石斋,翻到“百子亭里认百字”章节,读一读傅抱石故居的介绍,记录生字词;
路过小吃店,翻开“体验烟火气”章节,算一算四个包子、五个窝窝头多少钱,用多大面值钞票付钱,又该找多少钱……
在老师的带领下,街巷的边边角角都成了教学的素材,孩子们一路玩,一路学,走到中国电信未来信息馆,又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了解通讯设备的发展历程,体验智能家居和VR眼镜等有趣的设备。一个半小时的旅程,同学们手册写得差不多了,收获也是满满,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校园周边又有了新认识。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三年级学生程禹嫣表示:“之前走的时候就没有发现这么多,现在跟老师走了一遍,感觉很神奇,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近期,南京市玄武区构建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
目前,玄武区多部门协同梳理了区内60个教科文体及红色教育场馆资源,结合2020年该区确定的40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借助清单,该区已有16所中小学先行先试。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教师叶光荧表示:“希望带着孩子走出校园,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将多学科的知识能够融合起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在未来,我们会以每个年级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姚伟、王健安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