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建设现场,近千名施工人员正抢抓时机进行底板浇筑作业;在宁杭高铁宜兴站,一列列高铁列车带来了无数的追梦人、旅行客,他们在宜兴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街巷村道上,公交车来回穿梭,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如今,宜兴“公铁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的幸福感。
十年来,宜兴着眼打开大通道、构建大格局,交出了一份交通“内畅外联”的优秀答卷。围绕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宜兴统筹发展市内主干道路、宜南山区旅游风景区道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先后完成了104国道宜兴段、240省道宜金线改造;建成了360省道茗岭段、东氿北路、环科大道、范蠡大道、站前大道、太湖大道、兴杨路、S360洑湖段和西张段等市内干线公路,以及360省道汤省线、阳灵隧道、云岭路、云湖环路、川善线改线、太华旅游干线等旅游公路的建设。
目前,宜兴国省干线里程399公里,路网密度达1.51公里/平方千米。随着宜长高速公路、常宜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途经宜兴境内的高速公路增至4条,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7公里。围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对接属地,完成了780公里农村道路和137座农村危旧桥梁提档升级改造,全市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
同时,近年来宜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道路交通工程,宜马快速通道、锡宜高速改扩建、周杨公路、范蠡大道北延段、宜长高速云湖互通等工程正在全力推进。放眼未来,宜兴三省通衢、江苏西南部“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惠民生、增民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市委市政府致力奋斗的目标。
2013年,高速列车驶入宁杭高铁宜兴站,宜兴一举进入“高铁时代”。十年来,宜兴形成了以高铁为龙头的公共交通网络,把实实在在的便捷交通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在轨道交通方面,宜兴的“高铁效应”愈发凸显,宁杭高铁宜兴站到发班次及客流量逐年保持稳步增长,每天最多有180多趟列车经停,日常时间段运送旅客最多达1.3万人次,已经成为宁杭高铁线路上除南京南站和杭州东站以外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同时,宜兴对境内的新长铁路平交道口实施了“平改立”改造,在既有平交道口附近修建上跨立交桥或下穿交通涵洞,目前,14处“平改立”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在公共交通方面,宜兴先后建成高铁站前广场、城东公交总站、丁山客运站、周铁客运站等一大批公交、客运场站,完成161块城市公交电子站牌、1219座城乡公交候车亭、2023块城乡公交候车牌的建设改造任务。相关部门累计新辟和优化城市、城乡公交线路超114条,新增、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652辆;先后为926辆公交车实施安全防范改造,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和360全景倒车系统,推出手机App,推行扫码支付,公交智能化服务水平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此外,在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的基础上,自然村公交覆盖率大幅提升,全市人民10分钟内进入公交网的愿景成为现实,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公交场站、农村客运场站为主体的城乡场站体系,公交、客运场站的承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集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宜兴公共交通事业还将迎来更大发展,目前,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S2线等重大轨道交通工程即将从纸面变为现实,市内公交线路设置也将更加优化,为宜兴融入长三角和锡宜一体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
在宜兴打造的“公铁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水”和“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年来,宜兴干线航道建设有力推进,锡溧漕河农村段改造基本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莲花荡航道改线顺利完成,锡溧漕河迎宾桥、归美桥、白巷桥改造工程进场施工,芜申运河整治完成工可报告编制,“两河”航道向千吨级通航能力加速迈进。在航空方面,总投资达7.89亿元的丁蜀机场完成建设,各项设备也已调试完成,具备了通航条件,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正式向丁蜀机场颁发了《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
“公铁水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式形成,有力推动宜兴经济体量质量、产业创新活力、资源集聚效应、对外通达能力、城市品牌打造、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周边地区前列。
(来源:宜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