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南师|方勤升:江海辽阔忆金陵

2022年09月16日 12:38:29 |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涓滴成海 岁月有光

回眸凝望 山高水长

与你一起留住时光 重温南师校史

感受百廿南师的精神气脉

读懂南师人的品格与魅力

  人的一生中总有不期而遇的人与事,让你惊喜连连;人的一生中总有难以割舍的缘与情,让你优雅缱绻;人的一生中总有永恒不泯的根与魂,郁郁你风华万丈;南师大是我知识、学业和青葱岁月的炽热之地;南京是我历史、人文和江南地理的最爱之都;青海是我创业、创造和事业徜徉的大江大河。

紫金岁月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第一首,也最能表达我在八十年代报考大学志愿对江南的向往。我在小学毕业前读完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的另三部,有些不止一遍,因考初中没有考好,父母专门请来舅父以“读闲书”“约谈”我,实际上就是批评加教育。而对我而言,却是早早开启人生启蒙,开阔了视野。“水浒”中的江南形胜,“三国”中的东吴都会,“西游”中的东胜神洲,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促使我对有关地域产生向往之情,而且夯实了我的古汉语基础和文学功底。我填报志愿,首选地域,就像毕业后选工作单位一样,要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 ,饱览河山;二选学校,选某个行业最靠前的,就像南京动校是公认的化工大专学校“专头”;三选名字好听的专业,比如“自动化系仪表专业”,因为农村孩子,对文理科稍了解一些,工科类专业根本不明白,现在看来都是很奇葩的事,但真实心里就是那么想的。

  八十年代,时值改革开放初期。金陵钟灵毓秀,我们常常讲到学校时,都会自然自豪地加上“紫金山下,玄武湖畔”,一壮学威,一美学地。一时真理讨论,思想解放,市场经济 ;一时港风习习,台歌漫漫,衣发时髦;一时中外文化交融碰撞,西方名著译解进来,存在主义热(萨特),人本主义热(卡希尔),弗洛伊德热等满足了人们国门打开后对西方文化的猎奇。校园内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各种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活跃,各类研讨会、辩论赛经常举办,春游、秋游、爬山、运动会例行举办,校际间交流、交往、访问、合作成为常态,学生自习、坐谈、卧谈习以为常,学科交流、观摩、研讨活动时有举行。总之,我的深刻体会是,动校精神和传统得到传承,教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敢领工科专科风气之先,不愧专头,成就教魂。学生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使命,以国家建设急需动手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培养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大受欢迎,成就学魂。

  动校之所以取得这样成就 ,其宏阔的背景就是南京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的润泽;六朝繁华,十朝都会的辉光照耀;科举中心,文教盛地的才气充溢。

南师情缘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中有著名的两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想今可改为:钟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校。特别符合南师大和南动两校的时代发展和因缘际会,也非常契合我对两校合并前后的心情。南师大是师范院校的“狮(师)子头”,南动是化工专科学校的“专头”,可谓天作之合,门当户对,强强联手,一拍即合。现在有人问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会自豪地说是南师大毕业的。我先后十多次回到母校,每一次体会的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受到的是鼓舞和鼓励,也有压力和鞭策。我认为,一个人的根与魂在故乡,一个学子的根与魂在母校。我由衷地敬佩和感念南师大传承百廿的师范传统和“厚生”精神。李瑞清先生的“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吴贻芳先生的“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帮助别人造福社会”。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历程中,南师大也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南师大不仅发扬光大了文教事业,而且成为中国南方高等师范教育的重镇,享誉中国和世界。

青海江河

  紫金岁月,使我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了我的思维能力,陶冶了我的理想情操,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一生受用不尽。南师情缘,接续的是人生的宏大叙事,架起的是事业的绚丽彩虹,鼓舞的是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紫金岁月和南师情缘共同成就我的是在青海大江大河般的豪迈事业。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此时此刻,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我的心情。天道衡平,自然常数,我虽然到了一个自然环境艰苦的地区,但却选择了一个好企业,从事了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实所谓的艰苦更重要的是心的体验,能为祖国建设和西部开发,为青海发展,为稳藏固疆作出贡献,何曾不是一种幸福体验呢!青海是山之宗,水之祖,江河源,正在建设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都是世界级规模。我毕业后先后从事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宣传思想,党务工作,纪检工作,到现在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经历了时代变迁和企业发展的难忘岁月,贯穿人生经历的是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条是念兹在兹的故乡之路,一条是魂牵梦绕的母校学旅。两条都是生命之路,精神之路。如今,新青海精神中的“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与母校校训高度契合贯通,必将激励我为青海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在青海,在青藏高原,在三江源,愿守护昆仑,与钟山遥望;愿呵护清水,与长江共长;愿再洗征尘,与南师同光。

  作者介绍:方勤升 ,1965年5月出生,陕西省永寿县人,1988年6月入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动力专科学校自动化仪表专业,2007年毕业于青海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工商管理专业。曾在青海盐湖集团工作26年,2014年到青海能源集团工作至今,现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2003年被评选为青海省第四届优秀企业家,2004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金奖,2009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改革创新诚信建设优秀人物奖,2013年荣获“美丽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奖。

( 编辑/顾小燕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