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南京大学两位教授获第四届“科学探索奖”

2022年09月16日 15:10: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首位“90后”获奖人诞生,并评出首批医学科学领域获奖人。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丁爱军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以及两位南大校友翁红明教授、尹晓波教授共计四位“南大人”荣获本次奖项。祝贺!

  科学探索奖2022年获奖名单

  丁爱军教授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丁爱军教授曾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主要从事空气污染气象学、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相互作用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在地学和环境领域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其中包括Nature Geoscience等高影响期刊论文10余篇,相关成果被引用14000余次,H-Index为57。曾先后担任iLEAPS、TOAR、MAP-AQ等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反应性气体工作组顾问组成员;担任Atmos. Chem. Phys.等国际期刊责任编辑、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等。2020、2021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跨学科领域),曾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奖(2015年度)。

  王欣然教授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联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王欣然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10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期间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回到南京大学工作。主要研究下一代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尤其是在二维半导体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发表论文160余篇,总引用超过24000次。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科学探索奖等荣誉。现任国际学术期刊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副主编,Nano Research、《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半导体学报》等期刊编委。

  另据了解,还有两位南大校友也荣获本届“科学探索奖”:

  翁红明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2000届本科、2005届博士毕业生,现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21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APS)“杰出审稿人”(Outstanding Referee for 2021) 。

  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致力于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开发,另一方面着重于凝聚态物质中新奇量子现象的计算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被引用17000余次,入选2018、2019和2020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领域、物理学)。

  尹晓波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1998届本科、2001届硕士毕业生,现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美国光学学会(OSA)和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会士。已发表包括9篇Science和Nature、20余篇Nature子刊在内的100多篇期刊论文,是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之一。

  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超构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新颖材料的基本物性研究及其智能化制造和规模化运用的研究。该研究组发明的可规模化制造的辐射制冷光热超构材料在《科学》杂志发表后,曾被《物理世界》评选为2017年“全球十大物理突破”以及《经济学人》评选的2017年“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文章”。

  “科学探索奖”知多少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是一项由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十个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

  获奖人“多元化”

  体现基础研究勃勃生机

  首位“90后”获奖人,首位澳门地区获奖人,大连、沈阳、济南等城市首次拥有获奖人……一个个“第一次”,为今年的“科学探索奖”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色彩;获奖人的"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基础研究的勃勃生机,体现出科研布局的不断优化。

  获奖人“含金量”十足,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的过人实力。50位获奖人中45位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奖项评审“英雄不问出处”,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50名获奖人有15位通过自由申报渠道产生,创下历年新高。

  医学科学领域

  首批获奖人脱颖而出

  “降级”大肿瘤、探索多器官衰竭机理、预防蚊媒病毒传染病、干细胞再生治疗眼科疾病、开展中国最大食管癌队列研究……今年,5位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科学探索奖”医学科学领域的首批获奖人,他们致力于探索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开发临床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工作在科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前线。

  在5位获奖人中,还包括2位既从事临床工作又从事科学研究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是探索医学奥秘的科学家,以自身做桥梁,连通着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南京大学往届获奖名单

  截止目前,南京大学共有六位学者获得“科学探索奖”。除了今年获此殊荣的两位教授,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万贤纲教授、施勇教授、朱嘉教授、张徐祥教授也曾凭借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和地学”、“前沿交叉”、“能源环保”领域的杰出成就,荣登前三届“科学探索奖”榜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