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致敬校友袁隆平院士,南师附中学子献上原创歌曲《稻田》

2022年09月23日 17:04: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南师附中校训传递的奋勇气概代代相传,人才辈出。1949年毕业于附中的校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正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星。

  2002年,袁老出席了附中的百年校庆,在专场讲座中深情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特别提到母校的老师们擅长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时光流转,附中又迎来了百廿校庆。当此嘉会,正值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一首出自附中2021级学子的原创歌曲《稻田》,在这座袁老曾勤奋求学的校园里缓缓奏响。让我们静心聆听他们的歌声和背后的创作故事。

↓点击聆听附中学子原创歌曲《稻田》↓

  创作团队大揭秘

  词曲作者:孙洲佺

  演唱:孙洲佺、周妍冰

  孙洲佺:

  男,2021级10班

  担任学校Will乐队鼓手,爱好打击乐演奏、词曲创作、数字音乐编创。

  周妍冰:

  女,2021级5班

  担任学校Will乐队女声主唱,爱好演唱与创作。

  编曲:孙洲佺、董纯汐

  董纯汐:

  女,2021级7班

  担任学校Will乐队队长,爱好吉他演奏、音乐编曲与创作。

  奚玉霖:

  男,2021级5班

  担任学校Will乐队男声主唱,爱好数字音乐编创、录音制作。

  创作背景:

  我是南师附中2021级10班的孙洲佺,我来介绍一下我创作这首《稻田》的背景。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其实和我与南师附中的缘分有很大的关系。

  2021年5月22日,还在育英二外上初三的我来到南师附中参加特长生考试,在考完试回家的路上得知了南师附中校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离世的噩耗。那天是我与附中缘分的开始,但同样也是举国哀悼的一天。

  2021年6月19日,我参加了2021年南京市中考,第一场语文考试中,那道作文题让我们从四位名人中选择一位写作,我选择的正是袁老。可以说,这篇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后来便成为了《稻田》创作的素材。

  中考之后,我被南师附中录取,来到向往已久的附中学习。在附中,我有幸加入了南师附中Will10乐队,担任鼓手兼主唱,和同样爱好音乐的同学们一起合作演奏歌曲、交流作曲经验,我还在学校开设的“数字音乐制作”选修课上学到了许多编曲技巧。附中特色课程提供给我们优质的资源,我从中学习到的知识都为我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2022年初,寒假期间,南师附中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数字音乐编创大赛”,并与南京市数字音乐比赛同步进行。出于兴趣,我打算写一首歌参赛。当选择歌曲主题时,我正巧在老家看到了老一辈农民们装饰在桌上、用来寓意丰收的稻穗,又想到了袁老的离世、我的中考作文,便决定为把一生奉献给“稻田”的袁老写一首歌曲,这就是我创作的动机和歌名的由来。

  带着这个思路,我回到家,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我还是生怕第二天就把灵感忘了,想及时记录下来。于是,打开手机备忘录,思索片刻,毫不犹豫地在标题处打出“稻田”二字。

  原计划就这样先休息了,等第二天再开始创作,但是躺在床上,思路和灵感就像平放的水瓶中的水,平时在“瓶底”打转,此刻却统统涌上了“瓶盖”。我再次打开手机备忘录,手指不断敲打,一行一行押韵的歌词像高楼大厦一样拔地而起。

  创作时,我的素材除了来自我的中考作文,我还上网搜索了许多网友在纪念袁老视频下的评论,提炼出袁老的生平事迹、人们对他的赞美与崇敬。副歌中,我化用了袁老自述的“两个梦想”——“您梦想有一天禾苗都长成大树,我们手拉手在禾下乘凉漫步;您梦想有一天人们都能填饱肚,您播下的种子能为世界造福”,并表现出“好好吃饭节约粮食”和“科研精神”两个核心主题,选择了钢琴、弦乐等乐器完成了编曲,并投稿参赛。

  寒假之后,我将《稻田》分享给Will10乐队的同学们,他们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编曲。今年正值南师附中120周年校庆,这首歌是对校友袁老的怀念,也是我们对百廿附中的敬意。为此,我和乐队的同学合作排练了这首歌,希望在舞台上将它更好地展现出来。

  感谢南师附中,正因我与附中的缘分,我才创作出这首歌;我也将以这首歌献给袁老,献给附中!

  ——2021级10班孙洲佺

  录音制作过程:

  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我们想到了向校友寻求帮助。我们联系到了Will乐队的创始人、2015届校友鲁旻同学,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接受了线上指导。校友耐心的指导,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改进了咬字、发音,优化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在学校电教组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借用学校演播室,自主完成了人声的录制,保证了录音的音质。

  ——《稻田》创作小组

  如今,袁老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时间带走了袁老在附中学习生活的青春身影,却不曾带走他为人们做出的贡献,也不曾带走附中学子对他的景仰和思念。

  人已逝,音不绝。愿附中的精神信念,在一代代学子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