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2022年09月23日 17:54:56 | 来源:南京广电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强盛,不只是在于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只在于吃饱穿暖,还在于精神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革命遗迹,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生生不息的厚重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城市留住记忆”“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理念指引。念兹在兹,必有回响。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正确处理古和今的关系,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北京胡同“老巷幽宅静树依”风韵再现,宛平墙上的弹痕述说着悲壮的历史,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3500多套文物实体承载着红色记忆等等,一个个“老古董”焕发出了“新活力”,为人民美好生活深植文化之根。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文艺作品是文化的“代言人”。如果没有文艺作品的创作展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就不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滋养心灵、增强自信。“笔墨当随时代”。十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山海情》《人世间》等现实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广受欢迎,《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只此青绿》等频频破圈爆红,《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把脱贫攻坚故事讲到心坎上,歌曲《坚信爱会赢》、电视剧《在一起》等深入人心,一个个优秀作品以文化打底,深刻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发情感共鸣,让文艺之光照亮基层、丰富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我国坚持以文化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补齐农村文化阵地短板,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博物馆618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万多个,农家书屋58万家,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景观建造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人民既收获了“仓廪实”的物质富足,也收获了“知礼节”的精神富足,文化惠民的旗帜更加鲜艳,人民幸福的成色更加充足。

  历史照亮未来,征途未有穷期。踏上新的征程,传承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气度,深植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与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不断呈上丰富多彩、直抵人心的“文化大餐”,人民必将迎来更美好的生活。(艾佩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