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如果安迪·沃霍尔与玛丽莲·梦露煲起“电话粥”,他们会聊些什么?如果齐白石与张大千相坐欢谈,他们的对话将围绕何种主题展开?如果塞尚的圣维多利亚山下放着一部达利的龙虾电话,拨动转盘的通话将接往何处?如果坐上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那部红色电梯,是不是就可以听古斯塔夫讲一段当年的传奇故事?这些来自艺术史、来自新闻、来自广告、来自电影、来自小说和来自任意方向的图像,出其不意地碰撞交融在了张钊瀛的画笔之下,构建着独属于他的全新图像世界。
2022年9月24日,乙观艺术中心携手青年艺术家张钊瀛带来全新展览“小说、书信与剧场——张钊瀛的新绘画”。此次展览是张钊瀛今年以来的首次个展,由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吕澎担任策展人,现场展出了张钊瀛“小说”、“书信”、“一个人的剧场”和“生活肥皂”4个系列中的43幅精美画作,全方面、多维度地呈现了时代背景之下张钊瀛近两年来的艺术创作,试图同观众一起解读他“新绘画”中的艺术思考。
开幕当天,艺术家本人亲至现场带来精彩的艺术导览,与观众面对面对话,讲述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细数他作品背后的独特故事。更有“张钊瀛的‘新绘画’分享会”于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分享会邀请了张钊瀛与林书传、宁佳、尹丹、宋振熙齐聚一堂,五位艺术大咖共同探讨“新绘画”的现实意义及其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不同于张钊瀛以往的展览,此次个展不仅仅是对于他从过去到现在艺术创作的一次梳理,更是近两年来时代背景之下他对于艺术产生的全新思考。当不断反复的疫情,给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时,亦对个体的生命经验进行了一场重新塑造,张钊瀛在这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和突发性的大环境之中,开始了一场心灵内观之旅,他不断地反问自己: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艺术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当人被焦虑不安、不确定性所裹挟难以挣脱时,绘画是否能弥补所困处境的缺陷?当生活陷入混乱,日常秩序发生改变,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个社会,甚至是一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作为80年代青年艺术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张钊瀛身上这种明显的时代反思性,让他始终带着对这个世界不断探索的欲望,亦始终保持着对于这个社会强大而敏锐的感知力。
一如张钊瀛在“生活肥皂”系列里去记录生活中那些琐碎而又糟糕的东西,不甚美好的事物在他的艺术表达中反而显得格外真实而诚恳,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美好;一如“书信”系列里,张钊瀛用绘画去修复摄影师朋友寄来的那些影像残片,赋予那些角色完美的英雄人格,他笃信每个人到最后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从“小说”到“书信”,再到“剧场”,张钊瀛从对宏观艺术史的审视,到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再到与身边人的交流,最终回归到了他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于此,张钊瀛的艺术创作不再去讨论那些形而上学的艺术的本体,而是不断思考着人置身于时代之中的处境,观察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之间杂糅而又参差的关系,他试图以一种不断内收的姿态去理解这个依旧混沌的世界与社会。
此次展览,整体空间以低调简约的黑、白、灰三色为主视觉,简单干练的色彩让观众的视觉聚焦于展陈作品之上,黑与白、虚与实、正与负之间的相对关系,与张钊瀛作品之中呈现出的图像割裂碰撞相呼应,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极具自由度的开放空间。三大展厅各具风格,契合小说”、“书信”、“一个人的剧场”和“生活肥皂”系列作品风格,通过灯光的变化、空间的转化,让观众于不同的处境之中找寻到共鸣。第三展厅中的面包牛奶喷泉装置和波普邮箱更是不可错过的观展打卡点,或许你可以写一封信投入波普邮箱,寄给未来的自己。
同时,此次展览用科技为艺术深度赋能,多媒体实景展厅中将影像与绘画相结合,把张钊瀛的剧场舞台搬进展览现场,坐于影像室中,彷佛坐在画中剧场的台下,打造了独特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同时,展厅的每幅作品都拥有自己专属的艺术家导览,只需要扫描作品旁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作品详细的文字解析和精心拍摄的视频讲解,艺术家亲自为观众讲述作品的创作故事和艺术理念。更有线上展厅同步上线,足不出户亦可云上观展。
此次乙观艺术中心展览“小说、书信与剧场——张钊瀛的新绘画”将持续至十一月。相约金秋,同乙观一起在这永不落幕的人间剧场中,捡拾艺术史的碎片、刻画历史场景的局部、追溯社会风尚的流行,共赴张钊瀛的“新绘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