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绿木葱,天蓝云屯。
“小1”款款地走在绿草地上,白羽璨然,褐羽点缀其间,近160厘米的个子,亭亭玉立。9月23日,作为2022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第一只孵化的丹顶鹤,编号“YC201”的它和另外21只“鹤宝”迎来了又一重要时刻,在人类“奶爸”的带领下,第一次学习飞翔,展翅蓝天。
“噜,噜,噜……”保育员姜官宏边走口中边发出声响,小鹤们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下午4点的阳光正好,第一次走出笼门,小鹤们沐浴着秋阳,明显有点兴奋,跳腾顾盼,不时拍打翅膀,跃跃欲试。
姜官宏越走越快,随即跑了起来。小鹤们迈开大长腿,上下急打翅膀,跟着飞跑。天性驱使下,一只小鹤第一个飞向蓝天,其他小鹤紧跟,也腾空而起。
保护区鸟类繁育中心副主任陈卫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展翅飞翔,感慨不已。今年3月19日,编号为“YC154”(雄鹤)和编号为“N0321”(雌鹤)的一对“鹤夫妻”顺利产下两枚鹤蛋。4月22日起,两只小鹤相继破壳。到了6月,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共迎来了42只鹤宝,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保护区孵化了28只,创了纪录,没想到这个孵化季几乎多了一倍。”
更加不同的是,小鹤们是在网友“围观”下成长的。最早两只鹤蛋开始孵化时,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便联合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推出“鹤宝诞生记”“鹤宝成长记”为主题的 24小时不间断慢直播,记录它们从破壳到“育儿箱”再到飞翔蓝天的全过程。从3月19日到9月23日,189天里,网友点击观看直播超1.74亿次。
“今天放飞的22只小鹤最大的5个月龄,小的3个月龄。一般来说,鹤到了3个月左右,就能学飞行了。今年孵化出的42只小鹤,按照月龄分为两组,这是第一组。”姜官宏介绍说。新江苏记者注意到,因为是第一次学飞,小鹤们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可以围绕练飞场顺畅盘旋,飞将近10米高,有的只能飞2米多高,还有的则在原地扑棱翅膀。一只个头偏矮的小鹤全程脱离大部队,优哉游哉地在草地上埋头捡草籽吃,甚是可爱。
大多数小鹤飞了2圈后,落地休息,啄羽鸣叫。姜官宏不时将口袋里备好的食物洒在草上,让小鹤自行觅食。小鹤吃完食物,还用嘴去抢“奶爸”手里的,让人忍俊不禁。
为何要人工带飞?姜官宏解释道,“鹤的模仿能力很强,人工繁育的鹤没有亲鸟在身边,便由人类担当‘父母’,锻炼它们的飞行与觅食能力。”
小鹤们的飞行“首秀”,姜官宏给出了9分的评价。扣的1分,是今天的“飞行现场纪律性较差”,说明小鹤尚未适应环境。多数小鹤飞起来了,其中一只编号为“YC204”的4个多月大的小鹤飞了4圈多,主动性很强,是一个好的开始。
后续的驯飞,保护区已经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野化训练,让小鹤能融入野生丹顶鹤种群等。“除了大风、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外,保护区一般会让鹤一天早晚各飞行一次。同时为保证小鹤营养,新鲜的小鲫鱼及饲料足量供应。” 陈卫华主任介绍道,“顺利的话,3-4个月后小鹤就会掌握飞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