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提升能级,集聚资源,创新制度,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一带一路”强支点上树立标杆。
潮起潮落,海纳百川。
初秋的连云港港,位于黄金地段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一派繁忙景象:龙门吊来回穿梭,一个个集装箱码放整齐,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8年来,几乎每天早晨,连云港中哈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都会到基地转一圈再回到办公室。他常说:“看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装在列车上,从连云港驶向世界各地,仿佛触摸到了经济的脉动。”
在云台山下斑斓旖旎的如画风景中,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此交汇,物流成线、服务成体,“两基地一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中哈物流基地 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最好见证者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的机遇在向连云港招手。
“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2014年,“一带一路”首个实体平台项目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地连云港,让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从此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孔祥伟,就在那一年进入中哈物流公司工作。最初,这个新单位给他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来了几个哈国同事常驻于此,说一堆叽里咕噜的哈萨克语。
身边的哈国同事来来去去,他们学会了中文,爱上了连云港海鲜,双方频繁地在工作中打交道,中哈友谊也在悄然升温。
8年间,孔祥伟从一个班组长成长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他对中哈物流基地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这个获得习近平主席四次见签的地方,是两国层面认可的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出海口,通过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连云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得以展现担当作为。
在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内,凭借将理货、海关、铁路等申报手续由“串联”变成“并联”,以往的“落场——提箱——进场——等待”中间环节被省去,海船靠港后,吊车就能将集装箱直接转移到一旁的卡车、火车上。
“过去从集装箱到港再到装车发运需要4天,如今压缩到1天以内。”孔祥伟说,更高的作业效率让中哈合作更加紧密。
数据显示,中哈物流基地自投产至今年8月底,集装箱进出场量累计达161.7万标箱。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的矿产品、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基地已建成集装箱堆场22万平方米、1763个集装箱位。
“看得见”的速度提升背后,是“看不见”的智慧升级。没有水的港口是什么样的?在孔祥伟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基地内的智慧大屏,看到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的实时动态。如今,凭借中哈双方共同推进电子口岸、港口大脑等信息化项目建设,东门无水港已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场站实现业务联动、人员互派、信息联通和资源共享。
8年来,“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正如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署名文章中所言——“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
上合物流园 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
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在山的另一边,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悄然开启一天的忙碌。
一声汽笛鸣响,列车奔驰在全长19公里的上合铁路专用线上,借助铁路的开通,这里与中亚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3年11月29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上合物流园因此挂牌成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实体平台,现规划面积扩展为69.79平方公里。
新云台码头边,一批通过内河运输抵达的集装箱,被转运到货轮上,一个小时后,它们将登上海船发往东南亚。海河联运,不仅让货物扬帆出海变得更加便捷,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9年来,园区累计建成44个千吨级泊位,开通并稳定运营内河集装箱航线11条,通过疏港航道连接淮河、京杭运河、长江水系,助力构建苏鲁豫皖内河联盟。
上合组织物流园管委会对外合作部部长杨艳,主要负责园区对外开放工作。她说,在定位上,上合物流园与中哈物流基地是统一的,围绕出海口这个功能,这些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园区与上合组织国家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先后成功举办2019、2021两届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与上合组织国家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机制;2020年,以园区为载体,连云港成功获批挂牌中国——哈萨克斯坦江苏省地方联络办公室,成为全国首个非省会城市获批中哈地方联络办的城市。
开放为“本”,构建全面合作的陆桥联盟。到年底前,杨艳的工作行程都已安排得满满当当。翻开她的记事本,上面一笔一画勾勒出园区的美好未来——
上合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海外仓10月份建成运营、里海阿克套海外仓年内建成;
推动中亚等国家龙头物流企业在园区中外运、鑫港高标仓等项目挂牌不少于4个;
提前做好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筹备工作;
加快推动上合铁路专线中欧班列中吉乌通道年内实现开通;
加快促成与霍尔果斯等通道沿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产业链深度合作……
中欧班列 铺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之路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依托“两基地”,连云港中欧班列加快“走出去”。
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2015年以来,连云港中欧班列从有到优,运力倍速增长,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近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驶出中哈物流基地,一路奔赴中亚、欧洲。目送列车一路向西驶离,站在铁轨旁的钱明军长长地松了口气。发这批货前,企业再三催促,希望口岸安排更早验放,以便产品赶上本次班列。经过协调,海关人员连续加班,货物最终顺利查验放行。
作为亲历者、参与者,钱明军对于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如数家珍。
“在2015年之前,还不叫中欧班列,我们都称之为国际班列。2015年以后,才叫中欧班列。” 担任新丝路公司运营部经理的钱明军说。以前,连云港发出的中欧班列从新亚欧大陆桥零公里处出发,现在统一放到中哈基地发出去,以后上合物流园也要参与进来。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海运受阻情况时有发生,中欧班列的重要性这几年得到显现。连云港抓住自贸区建设重要机遇,积极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制度化创新,重塑业务流程,实现多式联运业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案例,于日前获选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
“多年发展,连云港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力担当。”钱明军自豪地说。从2015年起,至今年9月18日,连云港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4667列,每年不仅运量位居江苏首位,过境运量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为了进一步做实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连云港中欧班列现已布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4个过境口岸,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至土耳其、波兰、德国和日中蒙、中吉乌等班列线路稳定运营,班列满载率基本达到100%。
繁忙往来的车辆,拉来的是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广州的空调,拖走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钾肥与棉纱、哈萨克斯坦的铬铁合金……东西双向的货物在连云港交汇,又通过水运、汽运、铁运奔赴他方。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战略支点,连云港积极参与共建全球物流黄金通道,同频着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