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假期的到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林渡暖村农文旅项目持续“升温”,一批由“新村民”打造的涵盖自然教育、生活美学、亲子互动、艺术文化发现等新业态项目这两天正式亮相,引来不少市民和游客的打卡。10月3日,记者来到这里,去一探这个太湖小村里的“人气秘密”。
林渡暖村所在的上林村,位于横泾南部片区。这里濒临太湖,自然环境优美,农田阡陌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但随着近几年年轻人纷纷进城,村子面临基础设施差、产业链单一、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让这个太湖边上的村庄焕发生机,形成整体带动作用,2019年,吴中区和某旅行平台携手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项目林渡暖村,通过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盘活村里的民房、土地等资源,以传统农耕文化为重点,不断开发优质乡村度假产品。先前推出的花田、林渡小火车、陶庐民宿等项目,已经成为苏州乡村游项目中的“网红”。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文旅市场,还要有更新的模式导入。去年‘十一’,我们通过签约‘新村民’,吸引了一批理念新颖、思路开阔的主理人。一年来,一批新的业态项目已经成型。”林渡暖村项目运营平台公司景程文旅副总经理陈诚介绍。
为了保持村庄原有风貌,林渡暖村对区域内4个自然村落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不盲目进行拆建,通过政企携手对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后,引入一批向往乡村生活的“新村民”,并根据“新村民”的理念和思路,邀请专业设计师进行改造,再根据市场需求填充运营内容,科学分布住宿、餐饮、娱乐、教育等各类业态。
走进东林渡、西林渡自然村,大片的水稻田绿意盎然,与远处白墙黑瓦的民居相映成趣,田内鹭鸟翩飞,“林渡暖村”“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艺术装置布置在田间,呈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利用旧民居、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慢陶文创、陶庐民宿、无动力乐园、森林林等项目载体内,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座造型独特的木质房顶的“城堡”首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名为“森林林”的多层立体的空间,定位为亲子家庭周末一站式俱乐部。这里不仅在室外布置了沙坑等一系列亲近自然的体验项目,内部还设置了滑梯、海洋球等游乐设施,同时,桌上还放置了不少手工建筑模型作品。
“我们通过课程内容的导入,定期邀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来为孩子们讲课,从历史文化的熏陶中,从实际动手操作中,感受建筑的魅力。”“森林林”亲子活动空间负责人张小丹说,作为“新村民”,她更想通过文化、艺术、活动等赋能,为更多人打造全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这样的想法在其他“新村民”的实践中也得到体现。在去野森林,孩子们在田埂上自由奔跑,面对真实的鸟木鱼虫,观察乡村里有趣的生态系统;在慢陶文创,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主题式陶艺创作,打开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在无动力乐园,游客和村里原住民的孩子们一同玩耍,在融合互动中分享欢乐;太湖大堤上,小稻丁农场、奇思妙想营,打造成片的花海和露营基地,让人近距离体验乡村野趣。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远途出行还有一定风险。不同于传统的看看风景,吃吃农家乐,能在近郊乡村解锁这么丰富的玩法,让大家对乡村也有了另一种体验。”苏州市民胡静莉说。
“林渡暖村之前有过少量业态进入,但自行引流的效果不佳,这也是当前不少农文旅项目面临的一个通病。”陈诚说,为了强化整体品牌效应和服务品质,林渡暖村通过统一平台有序引导,为这些新村民和市场做好桥梁纽带,也为乡村振兴进一步探路。
“乡村新业态的导入,不仅有效破解了空心村的发展困境,也改变了原住村民的精神面貌。”上林村党委书记周建萍说,除了通过村里的民房合作社盘活闲置民房资源,林渡暖村项目还通过优先考虑本地现有居民及返乡居民就业,积极组织农民培训,目前已带动横泾当地近400人就业。同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同步开展,村里越来越美,新老村民从乡村振兴中尝到了甜头,也越来越骄傲和自豪。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