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又是稻谷飘香时。丰收在望的田园画卷尽收眼底,我们的“米袋子”装得更满,种粮农民的口袋会更鼓。今天,一起来看看职业种粮人的致富故事。
“春华,雨下这么大,还去田里看过啦?”“看过啦,这个天下雨降温没有刮风,田里没有倒伏,对后期灌浆可能有点影响……”
我是朱春华,是一名职业种粮人。水稻就要收割了,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我老婆唐凤琴每天都要到田里转一转,看看稻穗的结实情况。今年,我们家种了1100多亩地,这一季全部栽水稻,水稻收割完后,打算种900多亩小麦,200多亩轮作。政府给补贴,我感觉还是很实惠的。
朱春华的爱人唐凤琴在田间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知道传统的耕作模式种粮,存在投入成本高、土地产出低、技术含量不够高等诸多问题。2011年,我在村里参加了一次农业培训,知道了买农技,买插秧机、大型拖拉机都有补贴,粮食种出来有保护价,有保障还有兜底。于是,我放弃企业的工作,计划专职种地。
朱春华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证琢磨,我就想种地就要种好,一定要科学种粮,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第一年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经过一次失败后,就扭亏为盈挣了12万元。
有信心就放手干。在进行机械化、科学化耕种的同时,我在村里还带头尝试稻鸭共作水稻种植新模式,带动乡亲们共享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成果。
我越来越乐意尝试新技术。我的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已经累计推广十多个技术,包括示范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水稻机插全程湿润栽培技术等,使得周边种植户的水稻产量由过去亩产550公斤,提高到亩产过650公斤。我们村的朱小东,也在种粮,他就是看我运用新方法新技术,主动来找我沟通,表示这种模式省了人工,减少了投入,种出来的米通过了绿色认证。
朱小东(左)与朱春华(右)
朱小东家的稻鸭共作水稻田
科学种田让我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村的党总支书记毕宗和和村干部一起积极与农业专家、区、街道农技中心沟通,争取好的种质资源在钱仓培育,还专门建立了大户微信群,农业信息实时共享。有政策、有技术、有服务,大家种粮的信心越来越足。
朱春华
如今,钱仓村有一万亩耕地,村里人种田的积极性很高。目前钱仓村集体收入已经有3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1万元左右。
就水稻这一季而言,我们每亩预计有450块钱的利润,单季就有50万的纯利润。
田埂千重浪,最是稻花香。我们钱仓村,又将迎来一个大丰收的年份。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李秋雨 姜奇卉 编辑/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