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祭祀用的玉琮、玉圭、玉璧等,到13件玉雕迷你民族乐器、苏州古典园林玉雕小插件,昨天上午在白塔西路苏州玉雕厂门市部内,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打磨”的苏作玉雕老物件,让人大开眼界。“不少老物件是苏作师傅几十年前纯手工制作的。” 正忙着整理的总经理蔡德民介绍,这些苏作玉雕老物件将在这个周六举办的玉石年度展上“碰头”,让市民更好领略苏作玉雕魅力。
随着国潮风方兴未艾,具有深厚吴文化底蕴的玉雕老物件,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蔡德民介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苏州玉雕闻名遐迩,苏州工匠善雕琢中小件,以小巧灵精出彩。上世纪50年代创建的苏州玉雕厂汇集众多高手,创作的玉雕具有浓郁苏工特色。为方便市民体验老手艺,此次玉石年度展将从15日延续到23日,玉石挂件、手镯、项链、摆件等一批早年苏作玉雕老物件汇聚一堂。“玉石展专门设立专柜。”蔡德民说,还有一批建厂初期的玉雕老物件首次参展。
“以前在博物馆看到过。” 从密玉琵琶到翡翠笛、蓝玛瑙锣,13件一套的玉雕迷你民族乐器中,每件尺寸最长只有10厘米左右,让不少捷足先登的市民兴致盎然。一件河磨玉琮高达49厘米,雕刻的13层人脸拙朴灵动,和老黄玉雕刻的玉圭、玉璧相映成趣。蔡德民介绍,这件玉琮是上世纪70年代苏作师傅纯手工制作的,光雕刻起码要花3个月时间。红密玉雕狮子林、白密玉雕网师园、贵翠雕留园,一件件只有巴掌大的玉雕插屏,在直径只有6.5厘米的圆形玉雕上,苏州古典园林风貌栩栩如生。“从开料、设计、画稿到雕刻、打磨、抛光,凝聚苏作师傅的匠心。”一件双面玉雕插屏还分别雕刻沧浪亭、双塔风貌,让人体验到苏作“双面雕”的绝活。
收藏玉雕老物件成为这两年的消费新潮。蔡德民表示,苏作手工玉雕老物件制作精细、灵动,不少消费者认为“有味道”。“以往看到的玉手镯都是实心的。”苏作手工镂空河磨玉手镯,以及全镂空三相如意摆件,让不少市民称“饱眼福”。从莲藕、蝴蝶、鸳鸯到寿桃、寿星、12生肖,一件件造型生动、小巧玲珑的挂件老货,也让不少市民爱不释手。“此次拿出的挂件老货,有不少是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蔡德民介绍,在“淘老货”的消费热中,以翡翠、白玉等为主的挂件老货成为亮点,主流价位在3000元到5000元,便宜点的几百元就能拿下,还吸引北京、上海等不少外地消费者专程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