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执“绿”为笔绘出新画卷 点“绿”成“金” 开启新“碳”索

2022年10月11日 11:24:50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秋风起兮白云飞。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蒋门矿区的山坡上,绿草如茵,美丽的格桑花随风摇曳。这是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今年春天以来“边开采、边覆绿”的绿化成果。目前总治理面积完成6661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80亩,种植各类树苗20万多株。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美丽徐州的建设进程中已成为共识,铺就了绿色发展的底色。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徐州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不停地探索前行,在古老的彭城大地绘出新画卷、奏出新乐章。

  守绿:守住徐州发展底色

  最近,在睢宁建筑市场上,一种用秸秆灰渣制作出来的青砖结实美观,很受用户喜爱。这可是一批“有故事”的青砖,它的原料是睢宁县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从邳州追回来的非法填埋物。灰渣“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利用,守住了蓝天碧水。

  事情要从4月3日说起,睢宁县收到了一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交办单》,迅速启动对“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灰渣被无处理资质单位倾倒”信访调查机制,1800吨灰渣被运回厂区进行规范贮存。为了给这些灰渣找到合适的去处,睢宁生态环境局联系到具备相应资质与技术的睢宁同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两家于7月初签订了处置合同。

  “别人眼中的‘废物’,在我们这就是生产原料,就是‘宝’啊。”睢宁同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王锦东高兴地说。

  守住了企业生产“含绿量”,就是守住了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十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两端发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大力开展五大行业布局优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8月,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对企业3号机组开展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同步实施其他节能、增效等改造,机组效率大幅提升,每年节约标煤6万余吨,年收益约44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7万吨。

  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至0.31吨标准煤/万元;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77.24%下降到2021年的58.3%;单位GDP水耗由2012年的94.36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21年的48.36立方米/万元,下降48.7%。

  洁净、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今年4月20日,徐州工业园区内,吉麦新能源汽车首款车型首发下线,开启了徐州新能源乘用车制造新纪元。

  截至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02家,实现产值339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8万辆;规上风电、太阳能企业达到33家,风力发电量21.9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6.3亿千瓦时,均较往年大幅提升。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试点城市验收。

  记者从徐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徐州已经全面完成“无废城市”试点方案提出的49项指标、72项任务和75项工程,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大幅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利用和安全有效处置。

  增绿:添得徐州满城青碧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废的草地,建成主题公园以后,既美观又实用,住在附近的市民一出家门就走进了公园。”正在泉山区金山东路和文华路交叉口“双拥”主题公园里散步的市民赵敏赞不绝口。

  这个口袋公园是泉山区人大常委会“票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面积约2500平方米。近日,江苏省住建厅启动“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网络评选活动,泉山区创新“园林+”思路打造口袋公园入选全省优秀项目。

  老龙潭、民富园、恒大滨河……2022年,徐州新建这样的口袋公园10座。

  从大刀阔斧的生态修复到方寸之美的精心构建,十年来,徐州的绿色一直在不停地延伸、扩展,成就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

  数据看变化:2021年,全市完成绿化造林11.0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349.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8%,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7749公顷,较2012年增长2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42.2%提高至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55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1.45平方米;“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半径达到90.8%……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满城青绿,来自林业人的久久为功。

  “我们探索了‘在图上找空间、到脚下挖潜力’的成功范例。”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处处长李全胜介绍说,林业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拾隙地”。为了将除耕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全部搜集出来,他们拿着图纸到实地一点点对照寻找,将公路边、小河边、沟渠边、山脚下的闲置地翻了个遍。

  “拾”到的这些土地,很多都是机器无法到达的地方,只能靠人工种植,工人通过肩扛、手提把土壤背上去,并在较陡的坡面和沟坡上垒出一个个半月形的“鱼鳞坑”,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2020年至2021年,徐州通过“拾隙地”,共“拾”到约10万亩土地,并根据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绿化。

  满城青绿,来自生态修复的长期投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