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城南、富柴米,哪个都不能跟轮窑比。轮窑村经过几代人奋斗,现在拥有2家年利润300万的村办企业,集体经济年收入500多万元,资产超亿元。这些成绩得益于“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在近日举办的“书记讲坛”上,轮窑村党委书记张从满分享了经验做法。
轮窑村是该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示范样板。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支部、拓思路、促振兴,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建强支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句话,三联村村民深有感触。
“三联村2007年划入经开区,由三个自然村组建而成,成立之初,班子不团结、制度不完善,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曾被评为软弱涣散村。”三联村书记陈继永回忆到。
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支部进行了改选,选优配强“两委”干部。在支部的主持下,制定了发展规划,利用土壤条件,推广种植西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净收入800万元,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如今“南马厂西瓜”成为三联村的“金字招牌”,也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饭碗”。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团结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葛玉海说。
多点开花,千方百计拓宽“致富路”
“只有产业兴,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才能为群众办实事、多办事。”希汉村党总支书记孙爱华坚定地说。2020年,该村流转了3100亩土地,种植成品粮以及苔韭等有机蔬菜。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放大集聚效应,实现“地生钱”。去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带动50多人就业。村民领取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工资,比以往零散耕作增加40%收入。
近年来,淮安经开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展集体经济。邱圩村利用闲置厂房,招引企业进驻园区获取管理服务费,每年增收60万元。轮窑村兴办物业和建筑公司,参与市场化竞争,每年利润130万元。马庄村建成2.3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每年增收260万元……
今年4月,该区出台集体经济“双挂双增”奖励和村(社区)考核办法。“通过集体经济增收与村干部待遇挂钩,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促进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党群工作部分管负责人介绍道。
发展为民,绘就幸福和谐“新画卷”
走进威海花园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老人悠闲散步、儿童追逐玩耍。社区投入50万元建成700平方米的党群聚力站,配备“社区书屋”、妇女儿童室、“银发先锋”驿站等功能室,让居民不出小区即可享受贴心服务。
去年,各村(社区)累计发放尊老金、助学金230多万元,为村民购置安康保险等200多万元,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居住环境改善……民生支出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走进经开区的大街小巷,景美、户洁、人和的一幕幕温馨景象映入眼帘,一朵朵“幸福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接下来,该区还将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环境整治、交通提升、租赁市场规范化等民生工作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