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从“大开发”到“大保护” 长江生态的十年蝶变

2022年10月19日 17:03: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蜿蜒的长江,美丽的母亲河。从2012年的经济腾飞,到2022年的碧水长清,48公里的长江岸线见证了如皋从沿江大开发到长江大保护的转型发展,而一代代如皋儿女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细心呵护着这条母亲河。

  在如皋市长江镇知青社区见到沈彬的时候,是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天空下着细雨,和风吹拂江面,更显沿江景致郁郁葱葱。现任知青社区党总支书记的沈彬,十年来,作为建设者,他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沿江大开发;作为实施者,他投入到了沿江生态专项整治行动。如今,他更是成了一名守护长江生态的志愿者。“从大开发到大保护,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沿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沈彬以守护者的身份加入长江镇“滨江盟”组织,成为一名守护长江的志愿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沈彬加入“滨江盟”后,植树造林成了他每年春天做的最具“仪式感”的事。“这几年,我们每年都栽几百棵树,如今已经种了4000多棵。”事虽小,不为不成,每种下一棵树,播撒的是一片绿色,收获的是人民群众期盼的良好生态环境。十年时间,转变的是发展思路,变化的是生态环境,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沿江生态公益林,沈彬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蓬勃力量。“这片公益林的前身是一家造船厂,船厂拆除后我们动用挖掘机改造硬质化地面,覆盖泥土、植树造林……30亩地都栽上了中山杉。”沈彬说,连片绿荫映照着碧青江水,这才是长江最动人的模样。

  如皋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及多个天然深水良港。从2002年开始,轰轰烈烈的沿江大开发,让如皋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沿线码头、排污口、搅拌站、工厂纵横交错,垃圾、污水、阻水建筑对长江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压力。“当时沿江杂乱的码头很多,这些码头对沿江土壤、空气以及水质都形成了直接的破坏,导致长江局部水域污染。”沈彬回忆,为充分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政府从2012年左右开始对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进行集中攻坚整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对长江沿线非法码头、企业进行全面搬迁、拆除,还48公里长江岸线碧水长清。

  关停并转、先破后立,腾退岸线、还江于民。这是如皋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如皋市大力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亩均产出低下的沿江产业稳妥有序退出,拆除33家沿江非法码头;从严落实全面禁捕工作,引导渔民转业转产;全面推进入江排口整治,抓好污染源头;推进沿江生态岸线复绿,高标准建成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水上绿色服务区、龙游湾生态景观带,在4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全力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让长江上的“绿飘带”从“虚线”变“实线”。

  “这里是长江江苏南通段龙游湾沿江生态景观带。在如皋长江大桥和长青沙大桥之间,芦苇荡、自然湿地、观江花海,莺飞草长、水天一色……”今年5月,长江生态保护成效被央视点赞。而在亲历和见证了长江经济、生态的转型与变化后,保护长江生态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长江是母亲河,守护母亲河就是守护生命之源,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与坚守。”如今,4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和沈彬一样的守江人,他们用自己的星星之火,映照出美丽长江最动人的波光。

  近十年来,如皋始终将生态修复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先后斥资10亿元,关闭小化工厂22家,完成31座沿江非法码头拆除工作,平稳拆除沿江19家企业的食堂、宿舍、办公楼等阻水建筑,恢复沿江7.7公里自然岸坡,植树造林750余亩,复垦复绿803亩,修复长江生态,保护水源环境,逐步将生产型用地和岸线转变为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型岸线,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含量”。

  (来源:如皋市融媒体中心/陈维 蔡梦玉 陈嘉曦 陈慧伦 审核/邱辰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