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改变了什么?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江苏淮安市民贺敬华,还把这十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来。贺敬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的,淮安这座运河之城的十年变迁与成长。
贺敬华,淮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流淌的大运河早已融入贺敬华的生活,拍运河更是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片里的场景是清江浦鼓楼,贺敬华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的秋天,里运河清江浦景区的鼓楼是淮安的一个地方性标志建筑物。10年前,里运河周边就是感觉有点破烂的,人员往来还是很少的。
十年间,贺敬华以这里为中心拍下了上万张的照片。贺敬华说,一直在拍,一直在回望,明显感觉到每张照片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是城市的变化,感觉到有很多时代的痕迹烙印都在照片上面。
变化,得益于2013年淮安成立“里运河办”,开始“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宣传推广处副处长邓丽萍介绍,这边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但是工作并不止步于此。2020年,淮安又成立了大运河办,里运河办的职能从15.6公里拓展到整个125公里长的大运河淮安段,大家可以有更好的休闲娱乐地方,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水渡口,位于淮安市区东北角,里运河的北岸,曾是明清时期通京大道的必经渡口,也曾是漕粮驳运重地。如今的水渡口金融中心,正被着力打造成淮安商业地标。贺敬华说,从2008年2012年,自己记录下从这里的一栋楼,到现在的数不清的高楼。
贺敬华告诉记者,十年前,当时所有的建筑都在鱼眼镜头之中呈现。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建设的越多,左边右边都很多,鱼眼镜头也拍不下来。现在,大家都是通过无人机,才能把周边一圈都拍下来,见证了淮安10年的经济金融变化。
曾经,运河上船船相连,工人在跳板上穿行,沿岸尘土飞扬……贺敬华在这里也拍下过上万张照片,不过,人工作业场景已成为过去时。现在的镜头里,千吨货船从霞光中驶出,河岸绿意蓬勃;港口巨型集装箱像垒放整齐的彩色积木,指挥中心大屏则实时显示港口作业画面。
2014年,淮安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2021年超30万标箱,常年位列江苏内河第一。十年来 淮安以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突破 ,加快打造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
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杨毅介绍,10年之间确实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吞吐量从最开始的几百箱几千箱到几万箱,今年要向完成40万吨的目标去努力。
贺敬华说,作为一个影像记录者,很自豪拍到了整个淮安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在运河沿线的一些变化。
一位淮安市民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生活很便利,同时整体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出门就可以享受到绿色的环境。另一位市民说,生活在淮安很惬意,环境变化很大,让人感觉很舒服。还有一位市民说,淮安这座城市每天都在朝气蓬勃地往前进,对这个城市充满信心。
十年间,这里,运河焕新,城市更新,人水相亲、城水相融。十年间,贺敬华拍下的这一张张方寸间的光影,正是淮安这座城市呈现给岁月的最美记忆。贺敬华说,相信未来淮安还会有质的变化,自己也会继续用镜头记录淮安的发展变化。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芳 郭锴峰 顾啸云 淮安台/方祥军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