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江苏段?怎样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接受《奋楫深水区》专访

2022年10月20日 19:26: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江苏省委改革办与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和制作的《黄金时间》特别节目《奋楫深水区》,以改革的视角回望近十年里,江苏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江苏勇闯改革“深水区”、敢于啃下“硬骨头”的勇气和担当。目前节目正在江苏卫视频道、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

  第四期《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逐浪攀高》,邀请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讲述江苏如何通过改革,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江苏段;怎样通过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来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运河江苏段,串珠成链,流淌出了一场文化盛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遗产点22个;沿线分布有2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分布有“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世界美食之都”扬州、淮安等文化名城。

  为了将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江苏在全国率先搭建“一组、一办、一法规、一办法、一考核、一基金、一专项债、一国际组织、一论坛、一学会、一智库、一展会、一平台”的组织架构、政策保障和工作体系。

  如何让大运河江苏段成为千年运河“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提起运河就想到江苏?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接受了《奋楫深水区》节目的专访。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杨志纯: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从文旅部门的职能出发,突出抓了这么几个方面:

  0抓好规划引领

  编制出台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省级专项规划,研究出台了《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目的是用制度引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0抓好系统保护

  结合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组织大运河文旅资源普查和运河遗产资源专项调查,建成了运河文化遗产监管平台。近三年,我们还安排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8亿元,用以支持运河沿线500多个文物保护展示项目。

  0抓好活态利用

  集中推出了“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遴选发布了20条运河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用旅游的载体传播运河文化,让“千年运河”更好走进现代生活。

  0抓好展示传播

  我们成功举办了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我们还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经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在这里,特别推荐大家去运博馆看一看《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这幅作品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不仅有审美的感动,还会有旅游的冲动。

  江苏探索

  作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和遗产保护的牵头城市,扬州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运河航运转型提升。深挖运河文化资源,建立完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数据库,用好大运河文旅发展专项基金,释放“运河十二景”品牌效应,努力将大运河扬州段打造成为线性世界遗产保护的典型范例、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江苏每年“送戏下乡”平均达到2.5万场。比如涟水县淮剧团,一年送戏下乡多达120场,几乎每三天就有一场。江苏文化惠民工作卓有成效。这方面又有哪些改革亮点和举措呢?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 杨志纯:我们主动顺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的“升级版”,从三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是围绕“送什么”,做好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文章。每年组织不同主题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到基层巡演,把“公共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

  二是围绕“怎么送”,做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文章。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完善供需精准对接服务机制,开展“订单式”“预约式”服务,经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覆盖的服务人次达3.6亿。我们创新“五星工程奖”开门评奖,组织参评作品开展惠民演出,把政府文化评奖的过程变为文化惠民服务的过程。我们创新“送戏下乡”方式,探索实行以需定供、区域互送,每年全省送戏下乡2.5万场。

  三是围绕“增活力”,做好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章。我们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在全省培育10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老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在全省打造1000个城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居民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

  今后我们还将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深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提上来”。

  发展启示

  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江苏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以民为本。无论是全省还是扬州,开展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都是“规划先行”,通过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架构和设计,来统筹政府、市场和居民等相关主体。而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江苏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比如说,每年2.5万场的送戏下乡,就是让百姓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此外,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百姓不只是受益者,更是建设者,是文化的积极创造者。我们相信,通过持之以恒地精心培育和团结奋斗,“社会文明程度高”,必将在江苏大地织就更美丽的锦绣华章,在人民心中激荡更昂扬的时代乐章!

  来源丨“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记者丨刘洋

  编辑丨任思燕

  图片丨江苏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