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2022年10月27日 10:12:55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钟瑞添(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激励我们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是多元的,最主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从来都不是“唯生产力论”,而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异化为“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其结果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斥和鄙视那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为富不仁、唯利是图的社会行为,推崇和赞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先辈们的理念尽管只是对社会图景的憧憬,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奋进探索的历史成果

  中国近代史充分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当我们用大刀长矛对抗列强的火枪大炮,当我们的农业文明与几乎空白的近现代工业被迫去应战西方成熟的工业文明与完备的工业体系,只能是溃败的结局。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一代代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方案的探索是从“工业化”开始的。以器物现代化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结果一场甲午战争,宣告了器物现代化梦想的破灭;以制度现代化为目的的百日维新,行“新政”、废八股、兴新学,结果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无情打压下夭折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几乎葬送殆尽。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探索充分说明“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面对苦难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首要的历史任务,就是要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进而建设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个历史任务,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一去不复返地结束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开启了独立自主地探索迈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开始了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基于当时世界范围的共识,提出了“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现代化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建设任务,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路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度发展态势。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对现代化探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绝不是只有极少数人富起来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是改革开放,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布局,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在理论上守正创新,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实践成效上,经受住了来自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现代化伟业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新时代十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十年“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全面总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更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全体人民在风雨来袭时有可靠的主心骨,才能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基于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整体面貌。

  坚持敢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然充满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有足够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大无畏勇气,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成功实践,超越了以自由主义、资本至上、西方中心论为支柱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实践中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