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一座和水结缘的城市。
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柔美的绶带,穿城而过,在宿迁绵延112公里。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在滋养、哺育两岸土地和人民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灵性和韵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此留下“第一江山春好处”的诗句,盛赞大运河宿迁段两岸风光。
多年来,为了加强对京杭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站位,统筹谋划,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
顺势而为,“退二进三”促进新发展
2001年,宿迁市人大代表提出“呼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治理中运河,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的议案。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提出举全市之力搬迁运河两岸工业企业,推进产业调整的宏伟目标,同时结合宿迁老城区改造,实现大运河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该次大运河沿线“退二进三”和旧城改造工作面广量大,涉及2900余户房屋拆迁、62家企业搬迁、2400多艘滞留船只清除,总投资达3.1亿元。
重拳出击,环境整治激发新活力
自2002年实施“退二进三”综合整治后,宿迁市委、市政府又先后组织开展了马陵河综合整治、京杭大运河宿迁城区段沿线及骆马湖东岸“一线一岸”环境综合整治、京杭大运河皂河船闸至窑湾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江河碧空”蓝天保卫四号行动、八堡建材园搬迁等专项行动。
通过实施多轮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运河沿线共清理拆除非法码头、砂石堆场、船舶维修设施、各类船舶、船舶修造厂、“散乱污”企业、违章建筑等各类违规点位7400余处,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系统谋划,生态修复展现新面貌
“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源”,这是宿迁坚持的规划设计理念。按照综合整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吻合、防洪治污与经济开发相结合、景观建设与文化传统相融合的指导思路,宿迁把防洪、生态、景观建设融为一体,系统实施大运河综合整治。20余年来,宿迁累计在大运河两岸绿化长度35千米,新增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88万余株;建设景观广场5处,亲水平台与景观小品等30处。
运河湾半岛公园建在“千里运河第一湾”这一狭长半岛上,公园与已有的运河湾公园隔水相望,东西长1千米、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集运动、休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公园、城市开放公园。在运河边居住了20多年的市民唐学银说:“我们原来就住在那儿,现在住进了商品房,我和老伴每天都到这公园晨练。”
抢抓机遇,文化建设揭开新篇章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宿迁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的“四为”方针,深入推进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位于市湖滨新区的皂河龙运城项目,总体规划范围约6100亩,是宿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今年国庆假期前正式迎来开园,成为宿迁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皂河龙运城,只是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宿迁还将以“一园一带十二点”总体布局为牵引,加快建设中运河滨河景观廊道展示带和宿迁大王庙、泗水河水利风景区等12个省定大运河特色展示点。
“全力打造‘文化+生态’建设典范,让宿迁这个‘江苏生态大公园’变得更美丽!”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朱增银掷地有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