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成色越足,群众幸福指数就越高。江苏徐州,熟谙其理。
今年以来,徐州不遗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有限财力用到保障民生的刀刃上,精准实施52项民生实事工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理念,在每个“小人物”的生活里落地生根;城市发展的“大梦想”,与每位市民的“小日子”紧密相连。
为民之道的“小”与“大”,让民生更具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眼观“民之小处” 心系“国之大者”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更稳定的工作”成为民之所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眼观“民之小处”,心系“国之大者”,徐州在“保企业稳岗位、促创业拓空间、搭平台优服务”上下功夫,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为劳动者端好“饭碗”注入稳稳的力量。
“专业对口,条件符合,观看直播还真找到了称心的工作。”退役军人李伟笑着说。
李伟所说的直播,是云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直播带岗”专场活动。9月28日,云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做客直播间,详细介绍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退役军人就业形势。活动历时2个小时,观看人次达1.5万,吸引了100多名退役军人投递简历。“政府搭平台,局长来直播,让求职者心里踏实、值得信赖。”李伟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局长“直播带岗”、“青年有为、国企有位”、“彭城新农人”,一场场特色招聘会和直播活动,提高了公共就业招聘服务能力;
出现一人、认定一人、帮助一人、稳定一人,一份份真金白银的补贴发放,为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支持和援助;
稳岗返还政策、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扩岗补助等,一项项惠企政策高效扶持企业稳岗,为企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
就业牵着千家万户,等不起、慢不得。接下来,徐州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就业政策及援企稳岗各项措施,促进就业培训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转业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更好地服务群众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经济发展。
立足“民生小事” 胸怀“发展大局”
民生事,亦是发展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徐州紧盯群众“急点、难点、愁点、盼点”,花大力气开展工作、“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回应期盼,在“小事大做”中赢得民心。
“这是真心为百姓办实事!”国庆节前,云龙区莲花小区附近积水点治理工程正式竣工,居住在小区一楼的居民何桂英感慨地说,“下暴雨也能睡个踏实觉了,再不用夜里起来搬东西了。”
易涝积水点治理,关乎民生民情,也是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易涝积水点治理工作,制定详细方案,把全市175个积水点列入治理工程。围绕雨水收集输送、泵站强排、河道行洪、污水溢流控制等8个方面,目前,全市各个积水点正积极落实“一点一策”,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加快补齐地下“看不见的短板”。
如果说何桂英的幸福在于积水点治理,那么对居住在卧牛山公园附近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幸福则来自一所新学校。
今年秋季,徐州市星光小学荣盛城分校正式投入使用,让教区内的3万多户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这是政府送给我们最实在的‘教育红利’。”居民刘培胜说。
85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用;为5.5万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7亿元;建成农村公厕807座,硬化村内道路1872.28公里……今年,一件件关键小事的办成、办好,不仅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更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
目前,徐州2022年度为民办实事52件民生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已提前完成任务。接下来,将围绕这些民生项目,特别是易涝积水点治理、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关键实事,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保质保量不打折扣,严格兑现民生承诺,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答好“民生小题” 共绘“大美画卷”
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一声问候、几句家常,背后都蕴含着实实在在的民生冷暖。
“您好,这里是民政局,请问您最近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孤寡、独居、留守老人,困境儿童,低保户等特殊服务对象,每星期都会接到这样一个温情电话。
这是全市民政系统开展的社会救助“六个一”暖心工程,通过每天发一条平安信息、每周打一个温情电话、每月发一次救助资金、每例核对一次家庭信息、每户发一份防护包、每局发布一份告知书,及时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和关爱服务。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考验民生保障。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徐州既抓“普惠”,又抓“特需”,在统筹兼顾中有效实现了“精准为民”,跑出了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加速度”。
听群众之“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各级各部门“主动出击”征求群众意见,一声声倾诉化为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的动力,一条条民意变成扎实有效的措施。
想群众所“想”——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诊疗制度,解决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落实落细救助政策、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全力兜牢民生底线。
急群众所“急”——3.6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围绕百姓诉求,形成点单、派单、接单的工作流程,“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广大党员的责任、自觉、常态。
“要着力保基本兜底线”。市委市政府始终牵挂着特殊困难群体的安危冷暖。接下来,徐州将进一步关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家庭,主动介入、灵活运用各项救助政策,扎实做好相关保障,同时扎实、公平落实好低保政策,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应保尽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新举措、新任务,勾勒的美好民生蓝图,徐州将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绘出“大美画卷”,将徐州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