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民生连着民心,最是善政暖人心。近年来,宿迁市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力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统筹整合各类社会救助保障政策,让救助更有力度,兜底更加稳固,服务更加温暖,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筑牢了基本民生保障网络。截至三季度末,宿迁市已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76亿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49万户、14.51万人。
提升宣传实效,撑起“贴心伞”
“张阿姨,因为赡养费也是算到您的家庭收入里的,您有两个女儿,我们需要对她们的家庭收入进行调查了解,然后核算,如果符合政策,我们就能给您申办低保。”宿城区双庄街道帮扶救助中心工作人员高小娟正在居民张女士的家中,为她详细讲解低保政策。
由于政策的受益对象多为困难户、边缘户,为让政策能够精准直达困难群众,市、县民政部门采取全区域、分众化、多维度的宣传模式,依托乡镇帮扶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以及社会工作者等通过电话、微信和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积极向困难群众宣讲政策内容、解答办理流程。
“我和老伴两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以为申请低保很麻烦,需要很多手续,镇上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只要带着身份证,到镇上签份授权书就行,低保金第二个月就打到了银行卡里,方便快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办实事。”宿城区耿车镇的尹先生在谈到领取低保金的过程时深有感触。
在低保经办流程上,宿迁市坚持以便民惠民优先,以便捷高效为准则,简化优化审核确认流程,积极推进低保申请“只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逐步推行“一证一书一表”即可申请救助,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和对象认定申请表,取消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平台查询的户籍身份、婚姻状况、残疾情况、收入财产等相关证明材料,争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5月份,我们还开展了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通过市县联动的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扩大政策在基层影响力,力争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宿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科员姬志伟说,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成果展览、巡回宣讲、发放口袋书、宣传册、编制政策问答、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对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救助程序、救助标准等进行宣传,生动展示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成效,多角度普及了社会救助政策知识,力求政策深入人心。
完善救助体系,撑起“民心伞”
“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1204元,这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钱啊!”家住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的王女士由衷感叹道。
今年初,王女士的丈夫因突发疾病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因要照顾子女,王女士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没有了生活来源,生活艰难。皂河镇帮扶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帮助她填写了核对授权委托书,申请办理低保。经过一系列流程后,王女士一家顺利进入低保范围。除每个月能领取到低保金外,两名子女还能享受教育救助,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除困难群众主动申请低保和工作人员入户排查外,宿迁市民政局还通过医保数据对潜在的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对在医保系统中有持续大额支出的人员,及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乡镇帮扶救助中心,由工作人员开展走访、调查,如发现有家庭存在困难,救助中心会第一时间介入,帮助该家庭申报各类救助事项。
对于一些收入高于低保标准或者因病、因学、因灾等刚性支出过大的家庭,低保政策无法完全覆盖到,导致家庭实际生活可能比低保家庭更困难,出现救助盲区。针对该类情况,宿迁市积极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结合低收入人口认定,建立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便于新一轮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跟进;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发现相关救助措施落实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及时启动临时救助,无需核对即可审批;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宿迁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财产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中,持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或患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单独纳入低保。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实现应保尽保,既需分层分类、明确标准,也要科学识别、精准救助。宿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思路,以更加结合实际的做法,实现了对困难家庭的精准救助。
建立动态管理,撑起“放心伞”
谈起如今的生活,48岁的吴先生感慨不已。
吴先生的妻子因患有精神疾病,没有工作能力;吴先生因早年遭遇事故造成右腿残疾,靠打零工和低保金维持生活、抚养孩子。
“现在孩子毕业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了解低保渐退政策,所以主动向上说明家中情况,退出低保。”吴先生说。
为用好用足低保渐退政策,宿迁市鼓励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现劳动自立、稳定脱贫脱困,对因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就业创业等导致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自收入发生变动起的6个月内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维持原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变,同时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各类优惠减免政策。此外,对短期内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核查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做到进有序、退有因,保证动态管理及时,让每一笔救助资金都用到刀刃上。
“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我们会根据其家庭状况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防止返贫。”宿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刘菊说,宿迁市一项项暖心措施,为困难群众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如何守好人民的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宿迁市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起一座无形的“堤坝”,结结实实地为困难群众挡住“生活的洪流”。(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