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七里甸派出所接警大厅忽然涌进了一大帮群众,焦急地向民警求助。“什么事情?你们一个一个来,把事情说清楚。”在民警引导下,王女士扶着位老人走上前来交代了他们的来意。11月2日,镇江警方通报了这起案件。
原来,事件的当事人正是王女士身边白发苍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老人年过八旬,平日里在小区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儿女帮其调整好了手机微信与支付宝,老人守在店里不必过分忙碌,身边也有人员往来,本是安享几分闲趣。当天却突然接到所谓贷款公司的电话和催款短信,声称再不还钱就要起诉报警人,随后又是“扬州市法院”发来的“短信通知书”,老人一下子慌了,赶忙听从“法院工作人员”的话进行操作,但几番操作下来“债款”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手机上原来的微信与支付宝也不翼而飞了!
知道这一情况后,老人的儿女与晚辈都非常焦急,手机上的软件怎么会突然没有?难道真的是被法院冻结了?一大群人于是急忙奔向派出所求助,这才有了开头围住民警的那一幕。
“民警同志,我母亲手机上支付宝和微信都冻结了、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借过什么贷款,怎么法院就冻结了?”王女士焦急地询问。
民警朱浩文在了解事件经过后,根据描述初步判断可能为诈骗,于是立即做出应对,第一时间向王女士确认当前有无财产损失,在得到明确否定答复后,才放下心对短信内容进行仔细查看。
为了让群众更好理解与接受,他以发件主体名称错误为切入口,向老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正确的国家机关名称应该是“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或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并不存在“扬州市法院”这一名称。仅通过一个要点便简单直白地戳穿了骗子的谎言,明确这是一起电信诈骗而非法院冻结。听到民警的解释,老人和王女士一行人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赞同,同时也放下心来。
为进一步保障老人财产安全,不给骗子可乘之机,朱浩文又通过使用其女儿手机,来登录报警人的微信和支付宝,对账户金额进行核对检查,以此确认有无财产损失。确认无损失后,他又嘱咐王女士当场帮其修改支付密码,确保骗子在获取手机信息后,无法操纵账户进行转账,以此堵牢反诈漏洞,也彻底打消王女士的担忧。 经过民警一系列应对处置,群众的担忧被逐步化解,同时老人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上了骗子的当。在解决事情后,民警又拿来反诈宣传单,以其中列举的公检法诈骗结合今天的事件,向老人和其家属进行细致讲解与深入反诈宣传。
“多亏了民警同志,不然我们这些老百姓都不晓得怎么办。”老人和家属向民警连连致谢,感谢民警的悉心帮助,同时也表示之后加强反诈意识,不再上骗子的当。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公检法从来不会通过微信、短信进行案件办理。所谓的“催款短信”,只要不是本人所借的款,没有收到对方的转账就不必担心,不用承担还款责任。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胡瑶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