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亩责任田、300平大棚 这所学校农技劳动教育有声有色

2022年11月03日 21:07: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建设劳动空间、组织劳动实践、完善劳动课程、落实劳动评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地处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周边农业资源丰富,学校在"学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上劳动课的。

  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火红的石榴、橙黄的橘子、青里透红的楸子……仿佛在提醒秋天丰收的到来;学校南面是大片绿油油的菜地、亮晶晶的玻璃大棚,还有一个裹着稻草的大粮仓。看似不像校园的风景,其实是学校为孩子们建设的劳动空间。

  “同学们每个人选一个小耙子,一个小铲子,我们去田里劳动好不好?”“好!”劳动课上,五(6)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大粮仓里取出农具,来到自己班级的责任田,男生清理石头,女生松土施肥,在老师的指导下,干得热火朝天。

  “老师,这个黄瓜可以吃了吗?”“这个黄瓜再过三五天就能吃了,不过现在天凉了,收了这一季黄瓜之后,我们就要改种蚕豆了。”

  记者了解到,南信大附属高新实小去年秋季完成原址重建,学校特意拿出两亩多土地,划分成55块责任田,全校39个班级各承包一块,剩余由老师认领,以这片菜地为载体,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劳动教育,开展五谷、节气、辨土、积肥、农具等一些列项目化学习。

  除了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学校还开设了劳动社团,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课时。劳动社团中,孩子们走进智能温控大棚,了解水培、基质栽培、塔式栽培、气雾栽培等多种现代化农业技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蘑菇种植、碰碰香分株繁殖,开展“劳动+学科”、“劳动+科技”等一系列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香喷喷的碰碰香,你们想不想每人带一盆回家?下面老师就通过分株繁殖的方式,把一株碰碰香,变成许多株。” 在劳动社团课上,焦希雅老师向小朋友们演示碰碰香分株繁殖的操作过程,并指导孩子们动手实践。

  “我觉得这堂课很有意思,我学会了分株繁殖,还可以带一盆碰碰香回去,很有收获。” 二年级学生秦乐天说。

  学校还与周边的葡萄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开展合作,拓展社区劳动空间。学校设计了家庭、校管、农场、科创、公益五个方面的劳动课程;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借鉴大学的学分制和等级制,制定师生劳动评价标准,在学生层面评选优秀同学,教师层面评选高级园丁老师。

  南信大附属高新实小校长林莉说:“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从劳动中他学会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你不用担心他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通过在劳动中不断地成长,孩子从学会生存,到热爱生活,最后才能真正懂得敬畏生命。”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徐明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