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起飞,苏州工控生态链有了“合作伙伴计划”

2022年11月05日 15:31:18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传统制造装上了“工业软件”,就像安装上了智慧大脑,会产生裂变。

  昨天(11月4日),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工控中国大会上,数字产业化领域里的40家“头雁”企业和41家“头雁培育”企业正式亮相,工控生态链合作伙伴计划正式启动,助力苏州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工控生态产业集群。

  01

  “头雁”起飞

  传统制造装上了“智慧大脑”

  当传统制造遇上工业软件,就像装上了智慧大脑,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基于我们自研的操作系统,创建了这样的生态环境:解决了在路面上行驶的机械车辆的避障、自动清理、自动处理安全信息等痛点。”作为年度江苏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的获得者,华龙迅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小昂接受看苏州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苏州寻找合作方,积极为苏州制造赋能。

  一块巨大的屏幕上,一串串实时跳跃的数字分布在地球仪上,几十个小圆球组成的雪花,绕着地球慢慢旋转,两边展示着不同行业的各种数据。

  “这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型应用服务平台。”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中,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标识。“有了这样全球唯一的标识,工业设备和产品才可以精准互认,高效流通。”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上标识上平台”,打通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的信息资源,利用这些信息,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是这类工控企业能为传统制造带来的巨大能量。

  来自苏州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在苏州,像这样的软件企业有600多家,工业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7%,工控安全收入连续多年增长10%以上,已逐步形成完整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为我市制造业实现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大会上,苏州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头雁”企业代表正式亮相。自2020年起,苏州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数字产业化领域“头雁”企业培育工作,截止目前,共评出40家“头雁”企业和41家“头雁培育”企业。

  02

  携手头雁和伙伴计划

  让苏州制造再裂变

  苏州拥有4万多亿元的工业底盘,对推动数字化改造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海量企业、多元行业等基础条件,为数字化改造搭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苏州计划用三年时间(2021年-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今年已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9493个,涉及企业807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301家。

  大会上,为助推工控企业发展,苏州的工控企业又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工控生态链合作伙伴计划暨苏州工控产业生态基地建设启动。

  它将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开展协同攻关、适配测试、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工作,培育一批工业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工业信创示范标杆,助力苏州市成为国内领先的工控产业生态集群。

  此外,多位专家为苏州乃至江苏的工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全球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多发的大形势下,高端制造装备的发展如果过于依赖国外,将存在很高的风险,包括购买周期长、价格翻倍等不利因素。”龙芯中科信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安利告诉看苏州记者,“芯片和国产工业软件的结合是大趋势,也是未来智能制造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苏州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可以朝这个方向去融合。”

  大会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主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