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更美好的生活(新时代画卷)

2022年11月08日 17:45:49 |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小学,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

  从那曲市双湖县出发的搬迁车队前往森布日安置点。

  果园工作人员在采摘苹果。

  远眺森布日安置点。

  那曲市安多县帮爱乡群众将家具装车。

  搬迁前,帮爱乡曲日下玛村,边巴和外孙古如旺加在一起。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林草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自治区坚持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努力打造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2018年,西藏自治区决定开展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经过前期试点,第一批大规模搬迁于2019年12月实施,来自那曲市双湖县、安多县、尼玛县的4000多名群众搬迁至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一期安置点。从高海拔、气候恶劣的山区来到宜居的新址,生态搬迁,搬出了新生活,彰显了新理念。

  今年7月起,西藏启动第二批大规模极高海拔生态搬迁,上述三县海拔超过4800米的乡镇超过1.3万人开展集中搬迁。居民们将在海拔3600米的森布日二期安置点开启新生活。

  搬迁那天早上,安多县气温不到10摄氏度。晨光熹微中,远近的乡亲们都集中起来,依次登上驶向新生活的大巴。

  几天前,多辆卡车已经满载着乡亲们的行李先期出发。“所有家具运到乡政府,统一运输。”安多县帮爱乡曲日下玛村村民边巴介绍。

  这是一次远行。从帮爱乡到距离拉萨不远的森布日安置点,路程超过500公里。刚出帮爱乡,因为冻土冻融,路面颠簸。开出三四个小时后,车辆驶入去年刚通车的高速公路,路途平坦舒适起来。

  边巴有些不舍:茫茫草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咱家牧场,是附近最好的一块,这才能养活家里的牛羊嘞。”他家里的100多头牦牛、近300头绵羊是几十年来慢慢积累起来的。牛羊数量渐增,边巴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

  即使不舍,边巴老人心里明白:这片土地是动物们的栖息地;这里海拔高,草场承载力有限,家里牛羊的数量很难再增加了。

  在极高海拔地区居住多年,高血压、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困扰着边巴和亲友。“之前,很多老人在拉萨等地租房,每年过去居住一段时间,既是看病,也是休养。”边巴说。

  近年来,羌塘草原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慢慢恢复,他在放牧时常能遇到,“这些年,草原上狼群多了,有时还能看到棕熊这样的大动物。”

  让老人欣慰的是,今后,村里会成立养殖合作社帮他蓄养现有的牛羊,他依旧能从销售中获益。

  年轻人似乎没有太多乡愁,心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边巴的外孙古如旺加自小在安多长大,上学之余就是放牧。他爱好打篮球,但是帮爱乡不仅缺少场地,自然环境也让他无法高强度训练。“听说,到了新家我一年四季都可以打球。冬天也不会这么寒冷。”谈起新家,孩子有些兴奋。

  行驶了大半天,终于抵达目的地,人们下车奔向新家。

  毗邻高速公路,河对岸就是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森布日是西藏为极高海拔搬迁群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置点。崭新的排楼,熙攘的街道,边巴祖孙俩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站在森布日二期工程的街道上,记者想起两年多前造访时,这里还是忙碌的工地。

  边巴入住的新居共两层,砖混结构,水电网一应俱全,“再也不用打井水喝了。”边巴高兴地说。

  新居不远处,是古如旺加即将就读的森布日小学,森布日搬迁点的适龄儿童都将在此就读。塑胶跑道和绿茵操场让古如旺加最感兴趣——他经常在电视里看足球比赛,自己却从没有在真正的球场上一展身手。“以后我也想学踢足球。”他说。

  边巴还是有些担心:“放了一辈子牧,咱在这里怎么生活呢?”

  1997年出生的索朗央金能告诉边巴答案。作为2019年森布日安置点的第一批搬迁户,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边巴的新家对面有一片茂密的矮化苹果林,这是搬迁配套产业。

  2020年,果园尚在建设,索朗央金已经参与其中。为农田拉滴灌设备、种植新培育的树苗,搬迁户是主力。现在,果园基本成形,第一批种植的果树将在明年迎来丰产期。

  “这里的土壤适合苹果生长,此前小批量出产的苹果销路很好,在一线城市商超上架,很快销售一空。”企业负责人张岱介绍,“大家对来自西藏的农产品有很高认可度。”

  为了让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政府为他们配套了许多产业,希望他们不但能在新家安居,也能在此乐业。

  忙碌了一天,傍晚的森布日安置点显得格外热闹。第二批搬迁群众逐步搬入,和两年多前搬迁至此的人们一起,让这座年轻的小镇生机勃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