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双十一”即将来临,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开启了促销模式。“双十一”既是购物消费的高峰时段,也是消费纠纷的高发期。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依法维权,今天(11月9日),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相关消费提示。
“双十一”期间,一些商家的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或是使用了“先涨后降”的套路,或是设置了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是全年最贵。因此消费者们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因为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双十一”期间,很多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包括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一些促销规则设计复杂,需要消费者“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在此提醒消费者,要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各种优惠措施是否有“门槛”限制、适用的产品品类和范围、能否叠加使用以及售后服务措施等。对于未明确约定、标识不清或者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要慎重选择。消费者购买预售产品时,还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面对“双十一”这一全年最强打折促销宣传,很多消费者喜欢下单囤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希望大家在消费时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对于化妆品、保健食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切勿冲动消费,防止很多货品还未拆封就已过期,造成自身财产损失和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当前直播带货火热,但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如主播夸大功效、用极限词语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建议消费者保持冷静,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为保障财产安全及交易记录可循,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等方式进行付款。
“双十一”期间,交易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商家不能快速发货,快递派送也会比平时要慢。因此消费者要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购买急需品、生鲜食品等要注意避开物流高峰期。购物时要提前了解发货及退换货政策,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者收据。收到货后尽量当场验货,确认无误后再签收。
市场监管部门温馨提示:如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要及时联系商家或电商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和寻求帮助。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杨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