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连云港是一座从海洋走来的城市,也将因为海洋经济的繁荣走向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经略海洋,连云港重任在肩。面对新要求,连云港将不断释放更加强大的蓝色动能,奋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连云港是一座有着广阔海域和漫长海岸线的城市。这是连云港建立高度依赖海洋开放经济的基础,更是连云港发展海洋经济的根本。
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8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47.7亿元。
这张成绩单,让我们看到海洋对连云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蓝色动能正成为连云港亟待大力挖潜的增长极。
经略海洋 连云港潜心描绘蓝图
作为全球97%的水和约80%动植物的家园,海洋蕴藏着无限希望与可能。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连云港一直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开发。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赣榆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展,连续4年创对虾养殖单产、总产、规模和效益四项全国第一。海洋养殖产业至今都是连云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12月1日,横贯亚欧两大洲的铁路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陆海联运成为这条亚欧通道最重要的特色,港口经济开始在连云港发展壮大。
2007年,新海石化在赣榆建厂。随后镔鑫特钢、兴鑫钢铁等一批临港产业在连云港崛起,连云港海洋经济从传统的农业、服务业向工业领域全面拓展。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将江苏沿海发展列为国家战略,要求到2020年,该地区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在这一年,徐圩新区全面开始建设,连云港沿海最重要的临港经济板块开始崛起。截至目前,徐圩新区已累计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和产业项目300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0余亿元,其中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将超过3200亿元,全面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等三大龙头产业集群。
连云港拥抱海洋的发展历程是连云港从海边小城走向海洋大市的风雨历程。数据显示:2021年,连云港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1%,占比继续保持全省设区市最高,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1.3%。海洋经济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14.9%、25.6%和59.5%。
市发改委沿海处处长任书毅介绍,目前,连云港市海洋生产总值主要集中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当前,连云港市正在积极深化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圆满完成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模式创新、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两项示范任务,带动全市海洋经济整体实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陆海统筹 融合中聚集蓝色动能
连云港市海洋经济GDP占比高,但是总产值规模不大;
连云港市是传统的渔业大市,但是靠岸连云港市的渔船比重不高,交易额同周边城市相比略显逊色;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级石化基地,但是临港经济体量不大;
连云港拥有海洋重点综合性大学,但是城市海洋科技发展成果同海洋大市的城市属性匹配度不高;
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195.88公里,但海洋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等项目开发不足
……
这些问题靠一朝一夕无法解决,关键是要以海陆统筹一体化的思维思考连云港海洋经济开发的未来。正如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所说,产业高端化是连云港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支撑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动能正在加速集聚,我们要高度关注产业要素的高端化和产业链的高端化,只有双轮驱动才能让连云港海洋经济实现高端化增长。
围绕这样的目标,我们已经在努力推进。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可以看到盛虹、卫星、中化等一批高端石化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盛虹炼化炼油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重整+加氢+焦化+乙烯”的组合工艺,可灵活切换油品种类、油品和化工品配比,市场适应性强。盛虹炼化炼油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依托国际领先的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通过优化原料配比、采用绿色工艺等关键技术,生产的车用汽油质量高于国标VIB标准。
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张健表示,海洋工业是海洋经济重要的部分,也是海洋科技研究与产出的重点领域。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就是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即使是临港大宗贸易、物流、加工产业也同样需要科技加持。传统与污染并不是化工的代名词,在新时代,经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化工产业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新材料及低碳零碳的清洁能源。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的风电、潮汐能等技术同样可以发挥优势,其背后的产业链也可以带动整个城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连云港市从创新端发力,搭建了海洋经济一系列平台。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分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组建基本完成,建成省级以上涉海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30余家。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在海上通信导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技术领域取得一批突出成果,716所开发“海洋北斗”并投入使用,全球首台套“智能船用装卸臂”已开始接卸作业,中复连众“海上及低风速风电大型叶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首创多个型号风电叶片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海工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深蓝”号渔业捕捞加工船顺利交付使用,全球最长123米风电叶片成功下线。
此外,连云港市利用海上能源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当前,连云港市正加快建设长三角重要能源基地,国内首个旋转流潮汐海域风电项目华能灌云海上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开工建设。
面对未来,连云港海洋经济的核心是打通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联动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提档升级现有渔港资源,开展生态化养殖,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为价值取向,推进临港工业的大发展;以科技为引擎,点燃海洋创新无限可能。
港产城联动 高质量打造“连云港样本”
谈及海洋经济,于连云港,不得不提到港口。作为上世纪建港的老港口,连云港港的发展关系连云港海洋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渔业需要渔港,发展工业需要产业港,发展服务业需要游艇码头……
据市政协社法民宗委报告显示:连云港市海洋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国家统计的15个海洋产业中,除海洋油气业和矿产业外,连云港市拥有13个。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是连云港市三大主要海洋产业,相关产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5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港口经济在连云港海洋经济中的重要性。
目前,连云港市港口和产业配合度最好的是徐圩新区。徐圩港区不仅建有专业的产业特色码头,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港口和产业腹地交通线路的运输非常快速。以煤炭为例,为了加速煤炭的输送效率,徐圩新区建立了高标准的煤罩棚,解决了堆场扬尘和快速输送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皮带输送可以有效地缓解运煤车辆的挤压,从而更好地组织园区的物料运输。目前,徐圩新区很大一部分的物流是通过管廊、皮带输送,保障了运输环节的安全。
采访中,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连云港港主港区在物流组织和效率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连云港市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开发区、海州区,大型装备如果从连云港港走,存在超高设备运输的难题。我们应该借助城市更新计划的契机,对园区到港区的路线进行梳理,抓紧解决大型装备交通运输的难题。与此同时,连云港港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让高效率、高性价比成为连云港港掘金海洋经济的必胜法宝。
此外,连云港市需加快渔港和游艇码头建设。连云港拥有江苏最多的海岛,需加快海岛旅游开发,做好海港经济的服务业文章。(周莹 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