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2年11月19日 11:21:43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山国家公园里的白颈长尾雉 阳望春摄/光明图片

  【绿色发展·大家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要求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湖南省地处长江经济带腹地,素有“三湘四水”之称。“四水”之一的资江,自南而北注入洞庭湖,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资江上游的邵阳市,境内溪河密布,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又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邵阳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扎实部署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积极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营造生态文明浓厚氛围。绿色发展是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在邵阳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在全市人民心中牢固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增进生态文明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邵阳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立体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行动,保证“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美好生活的增长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续。相关问卷调查显示:2022年,邵阳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53%。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筑牢生态文明科技支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助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邵阳坚持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推动工业废弃物治理、污水治理、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数字环保、绿色交通体系等改造升级,初步建立起市、县两级大气、水、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监测网络。自2020年起,该市对全部51家年度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在线监控,联网率、传输率均达100%。科技的赋能,为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筑起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

  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邵阳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地方立法力度,织密、扎牢生态保护制度网络,创新环境监管体制,建立起全链条、全方位和全环节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及举措的出台、实施,在筑牢、夯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础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邵阳的生态之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鲜明缩影,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在长江经济带的生动演绎,值得深入思考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规划、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和社会行动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合力推进。一方面,只有通过科学的认识论指导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以正确的政绩观激励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另一方面,科学的实践论是抓手,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

  从邵阳的生态之变,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和力量。过去10年,邵阳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未来,邵阳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方位筑牢长江经济带腹地的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曹健华,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