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28日在金坛大道生态绿道示范项目看到,33棵胸径达50厘米的香樟、7棵大胸径朴树刚刚在此“安家落户”。这是我市在金坛建设的首个“绿树银行”的首次“放款”。
我市首个“绿树银行”筹建于2020年,主要为了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绿化迁移和再利用问题。我市在市政公用项目建设过程中,尽管对绿化树木实行了“应保尽保”,但往往有部分苗木确实存在影响工程需要移植的情况。由此,我市建设用于绿化树木中转的“绿树银行”,完善移植苗木的迁移、养护和再使用全过程管理。目前,我市在金坛建成了总占地面积达660万平方米的“绿树银行”,包括管理的过境高速和省道的道路防护林、城区内具备苗木种植条件的闲置地块、现有的绿化生产用地。其中,把高速、省道道路防护林划为“绿树银行”范围,主要考虑其不属于城市绿化管理范围,养护要求接近生产用地标准,且普遍郁闭度较高,部分树木长势受限,需要修复。
城市建设中需要迁移的绿化苗木,可以储存在“绿树银行”进行养护“增值”,也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放款”,实现“绿树银行”的资源价值最大化最优化。在日常管理中,金坛区园林管理中心对存放到“绿树银行”的苗木进行定级管理,分普通、精品和特级三类品级,实施差异化管理,普通苗木用于防护林带、背景林带,精品苗木用于行道树,特级苗木则用于造型树、孤景树等对景观要求较高的景观地。
今年10月,“绿树银行”内的苗木类型、规格、数量在“智慧园林”平台上实现了在线登记造册,对于每棵树的去向与现状,管理者都可以一键知晓、一目了然。除了金坛大道的生态绿道示范项目建设需要从“绿树银行”提取40棵精品树木,正在建设的钱资新城环境整治一期项目不久后也将从“绿树银行”提取乔木350余棵。金坛区园林管理中心主任高翔说:“金坛大道的40棵精品树木为该工程节约项目经费超100万元,钱资新城环境整治一期项目即将提取的乔木,预计可节省项目投资400余万元。”
据悉,我市按照“迁得进来,用得出去”整体思路,在加强金坛区“绿树银行”日常监管的同时,将把首个“绿树银行”的成功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唐秋冰 徐蘅 蔡晓丹 胡平摄)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