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徐州园博园内层林尽染。游客漫步园内的吕梁石山,在满目葱茏的天然氧吧里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惬意无比。新建的健身步道和康养步道,让人们与森林又多了一份连接。
2022年底,徐州市国土绿化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完成造林绿化52万亩,建设绿美村庄254个。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27.8%,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31.23%,全省第二。通过广泛开展山体修复、山林斑秃治理和林相改造,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
健康的森林孕育着勃勃生机,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徐州森林覆盖率已经连续16年全省第一,我们应该如何为它的健康加码?
多样性 为森林“提质”
这个秋天,位于邳州的徐州红枫森林公园再次“火”了。占地6078亩的红枫公园,成片的树林灿若云霞。火红的枫树,金黄的椴树,40万株彩色苗木组成了一个绚烂的世外桃源。10月28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以《云雾缭绕红枫林 美如水彩画》为题,报道了这片“燃烧”的枫林。
何止邳州,何止红枫。
丰县大沙河水杉林公园,一棵棵挺拔的水杉直耸入云,远远望去,似一道翠绿的屏障守护在大沙河畔,让市民尽享绿色福祉;铜山区建成樱花大道,每年春天都会呈上一份粉色的浪漫;大运河沿线3公里范围内,9000亩林网形成一个长达18公里的生态景观带,红枫林、榉树林、杉树林、银杏林等树木,品种珍贵、林相美观。
没有生物多样性的绿化,就像一片绿色的沙漠。
几年前的徐州,放眼望去山林间是清一色的侧柏。而现在,漫山遍野的绿色布景上,越来越多的赤、红、黄、橙点缀其间。
什么样的森林才是健康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处处长李全胜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异龄、复层、针阔。
异龄,指的是树林年龄构成不同,形成祖孙三代的“大家庭”;复层,意即乔木、灌林、草木高低错落;针阔,是由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组成的森林。这样的森林才能系统稳定,四季有绿,且抗逆性强,实现多样生物和谐共生。近年来,徐州一直致力打造以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珍贵树种森林、彩色森林和健康森林。
“徐州荒山大多为石灰岩山地,土层浅、土壤含水能力差。山上全是人工林, 27.8%的森林覆盖率是通过科学造林‘绣’出来的。”李全胜说,在徐州的山上种树不易,形成健康的森林系统更不易。
记者从云龙山管理服务中心获悉,近年来,云龙山、泰山、凤凰山共栽植各种乔木30000余株,丰富的彩色树种、植被灌木,有效提升了山林景观效果,修复范围内乔、灌、草比例达到I级标准。
深秋初冬季节登上泰山,鸟鸣声不绝于耳。82岁的林业退休老人葛成立,经常到山上观察侧柏的长势。治理后的几片侧柏林中,长出了茂盛的灌木丛,一群喜鹊在林中欢快地鸣叫、飞翔。
早在几年前,葛老就发现泰山上部分侧柏出现生态退化的现象,病枯树枝增加,树下没有植被,树根裸露。为此,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同事成立了一个生态演替研究小组,尝试通过开林窗、抚育间伐、控制郁闭度等人工促进的方式让侧柏健康生长,如今已见成效。林窗打开后,鸟儿飞进来了,带着多样植物种子,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林业是子孙工程。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顶级森林植物群落。”葛成立说,徐州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全省领先地位,造林护林的科技手段也不断在进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 “提质”上,让森林健康成长。
近自然 让森林形成生态
上个周末,市民张曼曼一家三口爬云龙山时,在山林深处发现了几个精致的鸟窝,像是人工编织而成,已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里面憩息。孩子兴奋地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些这样的厚鸟窝放到树上,让鸟儿的冬天过得暖和些呢?”
这样的鸟窝,云龙山管理服务中心在山林深处共安置了60个,只为将更多的鸟类留在山上,助力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
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群落。动物越多,说明森林生态条件越健康。资料显示,云龙山已发现并记录了鸟类177种、昆虫158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6种、哺乳动物18种。其中宝兴歌鸫被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东方白鹳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在林相改造中,我们特意种植了部分果树,通过植物的丰富性给鸟类和动物留下足够的食物,十里杏树的西坡已成鸟儿‘大食堂’。”森林资源股股长宋庆武说,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他们将继续采用这种“近自然”的方式。
“近自然”,强调的是一种接近自然的设计与管理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为原则。
李全胜告诉记者,徐州在绿化造林的过程中,一直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使用全冠苗造林,推行以乔木为主、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好的节约型绿化模式,有效借助自然力量培育森林。
什么是“全冠苗”?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截干、自然长成完整树冠的苗木,能够呈现自然美、健康美。全冠苗与截干苗,在长势、树形、抗风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棵树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枝条的生长分布是自然形成的,截干或者截枝都是在改变这棵树的生态结构。如果改动太大,就相当于破坏了一个生态系统。
“近自然”的森林生态,不仅要花费财力和精力去营造、修复,更为重要的是保护。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全市林业共有9327棵古树名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不乏一些1000年左右树龄的银杏、古槐,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形成了很好的生态系统。去年春天,邳州市四户镇白马寺门前一棵约1700年“银杏王”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为了拯救它,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邀请一批省、市级专家前来诊断、开处方,前后救治了大半年的时间。
更和谐 让森林为人服务
市民朱健伟惊奇地发现,今年春天徐州的杨絮明显少了。回到丰县农村老家时,也看不到漫天飞舞的杨絮了,“以前每年春天我都会来拍照,白茫茫一片跟仙境一样,美则美矣,但隐患可不少。”
徐州建成区原有杨树资源约2780公顷,每年4月中旬到5月底,漫天飞舞的杨絮不但造成空气污染,还会引发火灾,对体质过敏人群更不友好。
李全胜介绍,为有效治理杨絮污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南京林业大学制定了《徐州市城区杨絮污染治理方案》,运用生态学、林学及经济学等理论,根据杨树的不同位置、面积、分布类型、树龄以及权属等因素,从2020年开始,实施了为期两年的系统治理,共采伐成熟飘絮杨树雌株59万余株,补植、更新榉树、银杏、法桐等优良树种39万余株,主城区飘杨絮的杨树减少了75%以上。
打造健康森林,说到底是要为人们服务。
自然生态林的建设,让徐州市民初步感受到了森林的魅力。位于园博园内的吕梁石山,森林步道提升改造工程在园博会开幕前夕竣工。按照国家森林步道标准,新建健身步道70米,红色的沥青路面适宜奔跑运动;新建康养步道120米,彩色的石子路可令行人享受一番“足底按摩”。同时根据自然地理特点维修阶梯步道320米,形成“可进入式”生态森林。
在绿美村庄建设中,徐州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调动村民自己动手,建成一批围村林、风景林、康养林、游憩林,让森林更自然,与人类更和谐。
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让森林成为农民的“钱库”。目前,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200多万亩,在江苏规模最大、农民参与程度最高,打造出“单集榛子”“邳州银杏”“新沂水蜜桃”等特色品牌。邳州银杏主题旅游年吸引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11月6日开幕,更为徐州森林生态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在绿中,人在画中。行走在这座国家森林城市,我们拥抱森林,与森林和谐共处,植绿、护绿的种子也在山川大地、人们心田里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