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文化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该遗产项目在中国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记者从江苏省文旅厅了解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有三个子项目来自江苏,分别是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具有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的特点。雨花茶在传承了我国古代绿茶的炒制工艺基础上,工艺更加精细。扬州本非茶叶生产重地,但昔年的富春人配茶功夫高明,以茶起家,1921年独创"魁龙珠"茶,备受茶客的欣赏和赞美。自古江苏就是一个非常适合茶树种植、茶树加工、出品好茶的地域。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茶就产自于江苏宜兴。
雨花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激动地在朋友圈发文:“这是南京的骄傲,是我一生的骄傲!”在他看来,南京虽非产茶中心,但在整个中国茶叶发展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梁武帝的‘落花如雨’的故事,还是东吴孙皓‘以茶代酒’的故事、南唐‘北苑茶’体系的建立,还是朱元璋‘废团茶而兴散茶’、郑和下西洋劲吹海外茶风……造就出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制作技艺包括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精制、烘焙等,该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六代传承人。陈盛峰告诉记者,如今,雨花茶产业已成为南京都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带动了全市3万茶农增收致富,相关产值达10亿元。
同样难掩喜悦的还有碧螺春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生于制茶世家,自小学习炒茶的施跃文已经培养了一批批炒茶能手,将碧螺春制作技艺不断传承发展下去,“碧螺春也是我们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次申请非遗成功,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要把绿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播给世界。”
除了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也包含茶点。扬州富春打出的是茶点制作技艺,形成了对其它项目的有益补充。
富春点心品种繁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就可以制作三百多种,三丁包、蟹黄包等先后拿下了中国名点、中国名小吃等多个金字招牌。而其中的茶是由富春茶社独创的“魁龙珠”, 富春集团总经理徐颖宏告诉记者:“我们魁龙珠早在一百年前,一杯茶就浓缩了长三角的文化,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富春点心也是中国白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茶点技艺涵盖了淮扬菜的茶文化和面点文化,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表示,在中国众多制茶技艺中,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底蕴深厚、独具一格。作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牵头城市,扬州自古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从最早的以花养局、以茶会友,再到当下的扬州市井早茶文化,富春茶点彰显南北文化交融、体现扬州人融合创新的思维。
始创于1885年的富春品牌已经有137年历史。在世界美食之都扬州,如何打响“富春茶点”,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富春人面临的新课题。徐颖宏坦言,“给我们的老字号提出了新的课题,怎么样传承、创新,怎样扩大市场,这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花心思去做的。”
据了解,文旅部和相关地方政府已联合制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将持续做好该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实践。我国已有昆曲、中国书法、中国珠算、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等42个非遗项目。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倪娜 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施志鹄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