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走进航天员“脚踏实地”的第一站

2022年12月04日 07:02:10 |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央视网消息: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第一站就是东风着陆场,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航天员“脚踏实地”的第一站。

  东风着陆场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复杂,有戈壁、沙漠、草湖、山地等地形,这几年,他们走过了东风着陆场的角角落落,行程达100多万公里,2016年以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了长征七号缩比返回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神舟十二号以及神舟十三号返回舱。

  总台央视记者 刘芃利: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驶,我们现在来到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落点,这里距离发射区大概有75公里,置身于此才能感受到整个着陆场的广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在这降落也开启了东风着陆场的高光时刻。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庞大的测控、通讯、气象、医疗等资源,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搜救能力。

  总台央视记者 刘芃利:随着我们载人飞船返回控制能力和落点精度的不断提高,搜救地域逐渐趋于固定,在距离神舟十二号落点东北方向约7.5公里的地方,就是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落点。刚刚搜救队员告诉我,我脚下的这个坑就是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触地的那一瞬间留下的着陆冲击坑,也许戈壁滩的风沙会抹平这些痕迹,但却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永远留下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也将在这片土地着陆,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而东风着陆场就是航天员“脚踏实地”的第一站。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 卞韩城:神舟十四号任务有一些特点,是在寒冬季节返回,我们主要要解决怎么样快速搜索的问题,怎么样安全救援航天员的问题,在寒冷的季节怎么保证搜救设备可靠稳定工作的问题。

  地面搜索分队队长 孙利文:前期,我们对东风着陆场的东西区进行了详细的进一步勘查,针对低温特点,我们对任务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对车辆加装了低温燃油预热系统、低温电源,对常见的故障梳理了一些备品备件,目前已完成了人员装备的选拔考核,人员装备满足神舟十四号任务回收要求。

  在以往的航天员返回任务中,我们看到直升机都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这些直升机就是东风着陆场搜救回收空中分队。他们利用空中优势,第一时间确定返回舱位置,并负责将航天员转送回北京。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准备情况。

  这是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回收前的最后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合练,搜救回收空中分队快速确定返回舱落点,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陈实:我们空中直升机搜救分队是一个月之前到达的东风着陆场,到了以后,我们经过1个月的、4个阶段的适应训练、强化训练、专攻精练以及我们任务固化阶段的训练,人均飞行时间已经达到了80小时。

  眼下的东风着陆场正值冬季,返回窗口寒冷的天气和暗夜的环境给这次搜救回收空中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陈实:这个区域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黑,大家可以看到外边特别黑;第二个是冷,目前据预报可能体感温度达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第三个就是灰尘特别大,直升机着陆的时候,吹起的扬沙再加上着陆灯,把飞行员的整个视线全部遮盖了,对我们的着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以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前期对任务区域的地形气象,对我们的装备,对我们飞行员的技术以及身体心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强化训练。

  为了保证搜救回收空中分队适应更高的任务需求,队伍投入了五架米-171型直升机,分别担负了指挥、通信和医疗医监医救三种职能。同时,对装备进行了必要的加改装。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陈实:针对此次夜间搜索的特点,一个是所有的飞机都加装了大功率的探照灯,第二个就是我们对装备维护方面采取了一些保暖的设施,这些方面目前通过演练来看,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