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水潺潺的河道里,一群群小鱼穿行水草间;河道两旁分布着栈桥、步道……这是通济河幸福河湖工程的一处景致。以前,这条位于老城核心区域的河道,因水质问题常遭到市民吐槽。如今,经过清淤、驳岸绿化后,水清岸绿让不少居民都感到惬意。
今年,钟楼区紧抓河长制工作新机遇,结合老城改造,推进巡查整改、协同共治、提档升级“三步走”,幸福河湖工程取得新成效。
高位推动水清景美
“十字河的水变清了,清淤的时候我天天经过,看到河底护坡修得很漂亮。”家住花之园小区的张女士对东十字河的清淤、整治工程赞不绝口。以前这条河让居民头痛,现在成了居民眼里的景观河。
为了更好地走好治水“基础步”,钟楼农业农村局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采购第三方服务,运用常州市“河长制”App,利用“巡河员+河长”线上巡查等手段,拓展问题发现途径,确保问题发现、反馈更及时、更全面。钟楼区高位推动问题整治,针对“四乱”难点问题、妨碍行洪突出问题等,召开全区河长制大会,采取河长令、交办单形式,交办问题,推动问题整改推进。科学解决难点问题,钟楼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敢于啃“硬骨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保护大运河文化带的同时,解决了民丰窑沿河污水入河问题,让大运河水更清、景更美。
跨市河湖协调共治
今年以来,钟楼区按照幸福河湖建设目标,投入3400万元,对位于城区的洪庄河、护场河等8条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五星公园水体因此实现向清水、亲水的转变,成为市民夏日里争相打卡的避暑地,通济河水生态和水环境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交口称赞。200多个小微水体问题经过治理,实现了源头清净、末端洁净、村庄干净、群众心净。
为走好管水“协调步”,全区开展跨市河湖协调共治活动,联合兄弟区开展水葫芦专项整治,源头控制,定点打捞,防止水葫芦扩散,保障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不断完善“河长+检察长”工作联动机制,联合巡察南童子河,解决了新塘桥住家船历史遗留问题,为河道治理和河长制的运行提供法治保障。同时,深化跨部门协调共治机制,加强与河长办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协同推进支流支浜“消劣”整治等工程,提质全区河道水环境。
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不少位于老城厢的河道,整治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由于涉及周边居民众多,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精准施策,走好兴水“行进步”。
后塘河花之园小区南侧部分河岸有118米护栏严重破损,部分护栏摇摇欲坠;花园中学到华丰桥段南岸约有58米驳岸破损;怡和花园段北岸约有300米未建设挡墙。对此,钟楼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部门,在符合河道行洪标准和水利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后塘河驳岸修复和挡墙新建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建设中,同步开展清淤溯源。对5条多年未清淤的河道进行全线清淤,清淤总量5万余立方米。对清理的淤泥,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先进的淤泥高干脱水设备进行处理,尾水经过检测可直接排入原河道,脱水后的淤泥可作为种植土使用,与传统淤泥处理方式相比,更高效、更环保。
2021年以来,钟楼创成幸福河湖12条,市级示范幸福河湖2条,幸福小微水体示范片区4个,市级河长制主题公园1个,生动展现了老城厢河道的美丽蜕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钟楼区深入挖掘通济河、万福桥等钟楼特色水文化遗产资源,结合党建引领、河长制工作、法治文化等精神内涵,根据通济河、洪庄河、护场河等河道实地特点,打造河长制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向民众大力倡导和弘扬钟楼丰富的水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