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扬州建造文汇阁?《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典籍?乾隆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一部书籍与七座楼阁?扬州与《四库全书》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文汇阁从兴建到毁废直至重建,有哪些故事?昨天,记者从扬子江集团了解到,扬州文汇阁复建工程有了新进展,目前,主楼建设已经完工。文汇阁重建后,市民和游客将可在展陈中探寻文汇阁的前世今生。
文汇阁主楼建设完工
记者探访了解到,文汇阁主楼建设已经完工,目前正在同步进行内部装修以及院内景观打造。
文汇阁作为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盛名远播。重建文汇阁一直以来是扬州市民及专家学者的呼声。历史上的文汇阁是一座三层古典建筑,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文汇阁复建地址在友好会馆广场东南侧、北护城河北岸,具体位置为北门外大街东侧、丰乐上街北侧、长征路南侧、天宁寺西侧。
据了解,重建后文汇阁主体面积1100多平方米,其中地上明二暗三层合计800多平方米,地下一层200多平方米,文化广场3000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近5000万元,定位为含藏书、展陈、典籍研究、文化交流、书店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和扬州文化新高地。
环境布局尽量还原历史原貌
扬子江集团旗下扬子江置业公司工程经理吴阳介绍,文汇阁复建工程的目标定位是传承扬州文脉的物质载体、勾忆历史情愫的精神纽带、探究古书典籍的研学基地、陶冶文化情操的休闲平台。
根据史籍图文资料,重建的文汇阁依然仿照天一阁建筑规制。在环境布局方面,尽量还原历史旧貌。
据介绍,楼阁之内,一楼辟为文汇阁历史文化展陈,二、三楼恢复藏书盛景,负一层开设独立书店与研学基地。
2014年,由恒通集团出资购买原色、原大、原样复制版《四库全书》一部,捐赠给扬州市委、市政府。随后,这部书入藏天宁寺万佛楼,文汇阁复建完成后,这部《四库全书》将整体移入阁内收藏,这也意味着200多年后,文汇阁与《四库全书》再度合为一体。
复建后的文汇阁东距文汇阁原址仅200米
扬州知名文史专家王虎华介绍,240多年前,一座藏书楼在扬州天宁寺皇帝行宫内建成。乾隆皇帝亲赐楼名——“文汇阁”,它成为全国七座专门贮存《四库全书》的藏书楼之一,名动天下。70多年后,文汇阁连同全部藏书遭战火焚毀,荡然无存,沦为千年古城扬州的永远伤痛。“复建后的文汇阁东距文汇阁原址仅200米。区区200米,仿佛一条时空隧道,幽长深邃,贯通古今。”
据介绍,即将收藏于文汇阁的《四库全书》有128架,6144匣,共计360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