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行走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感受的不仅是“夏去秋来”的凉爽,还有“春耕秋获”的喜悦。依托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始终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着力服务区域开放发展,这里已累计形成160余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
每一次关键节点的回首,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三年来,一系列“首个”的开创与实现,离不开突破和先导效果明显的制度创新。而能否形成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试点经验,也是检验自贸试验区发展重要的标准。
思路决定出路,以开放视野、前沿思维推进自贸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制度创新”在字里行间,也是核心要义。
从对接规则 到深化各领域改革
从全国自贸试验区来看,南京片区区域面积不算大,但从获批之日起,人们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土地“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营商环境、产业集群、平台服务……选择南京片区的理由很多,但制度创新一定是左右决策天平最重的砝码。
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设立的第一关。近日,南京片区又推新举措——在企业开办0.5天办结常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办结速率,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社保登记等环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平均2小时办结。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负责人直言“想不到”!
南京片区以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项目为“牛鼻子”,带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盘活”。但探索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瞄准“蛋糕上的樱桃”,还需要“跳起来、够一够”,而跳又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
于是我们看到,三年来,南京片区不断地跳高、进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逐步在22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又准营”,惠及企业2万余家;“两评合一”升级到“四评合一”,发出全国首个“四评合一”联合批复,实现多项行政许可集中审批和一次批复......
有针对性提高制度创新“首创性”“含金量”,是南京片区的常规做法。这只是一页,不妨继续翻看——
当前,制度型开放成为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南京片区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2022年1月1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区域合作的深化发展创造了崭新机遇。1月12日,南京片区迎来RCEP进口“开门红”。南钢日邦冶金(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金陵海关申报进口日本产热轧镍合金板坯一批,总货值138.7万美元,成为金陵海关辖区首家成功享受RCEP政策红利企业,关税率从3%降为零,标志RCEP进口优惠政策在南京片区全面落地。
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让企业充分享受协定税率优惠,是南京片区不断以创新底色刷亮发展成色的缩影。自成立之初,南京片区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接轨。随着改革的深入,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梳理获批以来的创新举措,内容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金融创新、营商环境培育等多个领域,持续推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开办便捷、企业经营有序、市场竞争公平、法治保障有力。
从局部试点 到发挥溢出效应
“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我们出口车辆从申报到海关放行通关,全程用时不到1天。”苏美达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钱有文介绍。
近日,该公司的8辆电动汽车在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通过全国通关一体化报关后,从云南勐腊口岸运往境外。南京获批江苏省唯一的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后,该公司于去年7月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并成功实现江苏省二手车出口“破零第一单”,逐渐成为二手车出口的主力军,出口目的地涉及23个国家。
制度创新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产业集群效应也日益凸显,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长三角地区是大健康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正处于从“地方集聚”向“区域协同”的关键跃升期。围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南京片区积极推进多组学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该平台,专攻细胞治疗药物开发的驯鹿医疗免除了在成立初期难以负担设施成本的问题,加速了研发成果转化。
而随着服务半径扩大,长三角区域企业借助平台资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平台为上海新泊地、杭州凡达化工、合肥凯石等多家企业提供新药研发与体系核查申报服务,推动南京地区先进技术与资源向长三角地区的输出与共享,同时也入选2021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
自贸试验区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如今,160多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受企业欢迎的制度创新成果正从这片不足40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向外溢出——
海外仓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账期由180天左右缩短到3个工作日,“幕后功臣”海外仓离境融项目大幅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与周转率;通过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超过50万件专利转化为数字资产......其中5项更是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全省复制推广,33项全市复制推广。
从探索改革经验 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南京片区把“为国家试制度”和“为地方谋发展”有机结合,以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一批新业态、新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这里有供应商,也有客户,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对于集萃药康来说,南京片区就是一片热土。得益于南京自贸片区“进境SPF实验鼠海关监管便利化套餐”这一制度创新成果,该公司在进口用于特定药物研发实验小鼠时,进口申请审批、隔离检疫的时间大幅缩短。“小鼠的隔离检疫期从30天到14天的一个时间的缩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科研实验。”集萃药康生产总监杨慧欣说道。值得一提的是,4月25日,集萃药康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今年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第一家上市企业。
距离集萃药康不远处,生物医药谷加速器六期熠熠生辉。南京片区推进“竣工即交付”改革,让项目验收环节时限大幅压缩,提前竣工交付,以往需要6个月以上的验收周期,可压缩到30天左右完成,这也是全市首个“竣工即交付”的工业类项目。
强大的产业集群,固然是吸引企业的硬实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是看不见的“加分项”。三年来,南京片区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持续优化升级“服务包”“政策包”,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自贸试验区创新与开放释放发展的红利,带来产业的聚集。获批以来,南京片区落地投运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国家基因与细胞实验室、EDA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载体,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保持每年50%和30%以上快速增长,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有半数落户南京片区,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区域集聚。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三年时间倏忽而过,制度创新静水深流,南京片区将继续在攻坚突破中探路破局,耕耘有时,收获可待。
(来源: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