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上升为法律规定。为加快促进双重预防机制落地生效,常州市在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的框架下,依托“常州市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平台,研发“常安码”,探索双重预防机制实际应用的“常州模式”。
近年来,常州市一直积极推进企业建立并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尽管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动全市事故源头治理,需要更具有普适性,尤其是适合中小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模式。
“常安码”指导企业对照《江苏省工业企业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正确辨识目录内的全部风险,同时运用“LEC”算法,帮助企业对名录外风险进行精准辨识,形成四类风险清单。针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常见风险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辞典”,嵌入“常安码”系统,实现企业风险管控的线上指导。
“风险辨识更全面准确,且贴合实际。”常州德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夫明表示,“常安码”生成的风险告知卡不仅实现了安全可视化管理,还有效提升了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工人全流程、全链条的事故防范能力。
针对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常安码”系统中建立了危险作业审核模块,全流程规范企业危险作业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对动态风险缺少科学有效管控方法的顽疾。“员工只需根据系统提示,就能规范完成有限空间作业。”常州天纳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安全总监田凯说。
在华润雪花啤酒(常州)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主任蒋震扫描了“常安码”,“系统会显示安全管理员是否按要求及时进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为了避免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走过场”,“常安码”采用北斗融合GIS定位技术,精准判别企业实际扫码位置,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管人员到现场开展扫码工作。
利用“常安码”的数据,常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建立市级风险数据库,“实现了监管部门精准掌握全市工业企业风险分布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基础处处长季琳介绍,市级风险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有效完善了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市级风险数据库还打破了数据沟通壁垒,“通过数据汇总,多维度分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明确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突出风险与常见隐患,开展精准执法,提升监管效率。”季琳表示,“常安码”的大数据分析,便于应急管理部门精准指导企业防范化解风险,进一步改进工艺、加强管理,帮助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32646家工业企业已常态化运行“常安码”,辨识各类风险点超47万处,扫码排查各类问题隐患超5万条。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