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平方米!徐州这处口袋公园要竣工了

2022年12月21日 22:10:35 | 来源:徐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再过十来天,2022年市城建重点工程,苏轼文化口袋公园(银湖小区东侧口袋公园)项目将全面竣工。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项目位于苏堤南路西侧,银湖小区东墙外,是一块自西北向东南的狭长边角地,全长约230米,平均宽度约6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改造前,该地块内植被稀疏,苗木搭配的景观效果较差,花灌木缺失严重,墙面破旧,花坛贴砖脱落不少。绿地内还有一座信号塔、多处电线杆。

  ▲银湖小区东绿地口袋公园位置(标红线处)

  “苗木搭配景观效果较差是对这块边角地改造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片区域老百姓不能用。二百多米长的区域绿化功能太单一,其中没有园路,没有休息休闲的地方,市民无法散步其中。”泉山区城管局园林工程科丁琳艳介绍,不仅如此,该地块虽然狭长、隐蔽且面积不大,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云龙山、云龙湖、云龙公园都很近,可以说是城市景观带的短板所在。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效果图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10月1日开始进场建设,现在已完成工程量的70%。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银湖小区东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技术人员检测并和设计师沟通,在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及公园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决定建设以人为本,施工进程中增加小区围墙重建工程,所以建设工期有所顺延,预计本月底全面竣工。

  建设中,将会在银湖小区东墙拐角处设置景墙,景墙平面形体为篆书的“水”字。景墙对苏轼筑堤抗洪故事进行图文展现。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效果图

  因为银湖小区东围墙为折线形围墙,所以自东南向西北设计七个区域,依次是竹石园、苏轼治水雕塑、翠微亭、观赏景墙、翠园、苏堤文化墙、休闲空间。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效果图

  苏轼治水雕塑为整石材质,高3.6米。文化墙设置黄铜板工艺浅浮雕壁画六块,分别是《清代徐州地图》《稳定民心 劝众回城》《劝说禁军 共同抗洪》《洪水来袭 千人筑堤》《出谋划策 共议治水》《表彰奖励 再筑苏堤》。

  ▲苏轼文化口袋公园效果图

  乔木包括造型五针松、银杏、朴树、枇杷、红枫、丹桂、海桐球等,灌木及地被包括紫竹、洒金珊瑚、金森女贞、南天竹、银叶菊、佛甲草等。

  公园内照明系统均为庭院太阳能灯。

  随意的街头一瞥

  就是一片美好的风景

  一个个风格多样的“口袋公园”

  就是城市精致内涵最生动的诠释

  这些年

  徐州建成不少的“口袋公园”

  东方锦城休闲公园 以“家和”为主题

  建设前这里是块荒地,路面坑洼,乱石杂草较多,还有建筑垃圾,环境很差,下雨天易积水,路面泥泞不堪,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通过科学布局,以“家和”为主题展开设计,以象征陪伴和团圆的圆形为基本元素进行规划,在公园建设中融入家庭孝亲文化元素。

  为了让有限的空间兼顾景观性和实用性,公园内行道树选用榉树,在其南侧用银杏树做背景结合红叶石楠树组合,形成秋季特有的景观,并搭配家庭主题小品使景观层次分明。再搭配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为周边居民打造了一处静谧、舒适、可观、可歇的休闲娱乐场所。

  黄山公园 “城市双修和城市公园”理念

  以前黄山公园山路坑洼,设施破旧,垃圾遍地,原有植物以侧柏为主,乱石杂草较多,路面为水泥面层,雨季容易打滑,市民活动场地有限还存在安全隐患。

  以“城市双修和城市公园”理念,通过不同处理手法让公园呈现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包括利用现有山体地貌依山造景,在不破坏山体的前提下打造景观节点;结合地形铺设游园步道,植入观景平台、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可观可游的休闲娱乐场所;结合“节约园林、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个山体安装一套灌溉系统,运用截水沟收集雨水,既对山体苗木进行浇灌,又能起到山林防火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房亭河畔老龙潭 幸福次第来敲门

  老龙潭口袋公园一期原本是一块荒地。经过改造,共栽植女贞、银杏等乔灌木300余株、模纹地被7000余平方米,铺设广场园路2063平方米,安装雕塑3处。

  公园的建成极大美化了周边环境,拓展居民绿色休闲空间,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场地内部,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加强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构建良性的水文循环系统。利用常绿植物深浅不一的绿色、落叶植物四季的交替变化以及不同植物树形、叶形、叶色、花期等特征,形成丰富的植物季相景观。

  今年8月,老龙潭口袋公园二期工程开工,沿房亭河畔东西延展150余米,从璟悦小区南围墙至房亭河边20余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原本垃圾堆放地“蝶变”成美好景致在居民眼前次第展开……

  民富园口袋公园 以“激活场地活力,乐享城市生活”为设计愿景

  民富园口袋公园以“激活场地活力,乐享城市生活”为设计愿景,融合周边环境资源,形成具有展示功能的景观界面,将这片街头荒地打造成兼具活力、互动与趣味的标志性景观空间。

  公园设计包含散步休闲、户外游览、科普教育、休闲放松、售卖摊位、机动车停放等多种功能,满足附近居民、消费者、老年人、医护人员、周边商户等多种人群的需求。为了让附近的居民能够走进去、坐下来,园内树木选择了高大的树种,争取来年夏日可以提供“绿荫如盖”的服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