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 砺得“花香蝶自来” 无锡四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

2022年12月23日 18:05: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2年12月23日,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结果公布,无锡连续4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殊荣,连续3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

  据了解,2022年度评选活动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等多家专业机构参与组织评审。评委会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表现,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进行城市就业大数据分析,最终评选出2022“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在众多人才富集的城市中连续4年脱颖而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用十年时间,沐风栉雨、砥砺前行,吸引了超百万人落户,以精益求精的“铸剑精神”打磨出一把独树一帜的“引才利器”。十年,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十年,城市与人才锋锐渐显,意气昂扬。

  冷锻:施良策 全机制 敢想敢试

  百炼成钢,折叠锻打,去芜存菁。敢想敢试一直是无锡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这里也随时为所有敢闯敢拼的人敞开大门、提供舞台。

  熟悉雪浪云的创始人兼CEO王峰的人都知道,他的创业之路如同他的座右铭一样:“专利发在大地上,代码写在车间里。”在他的带领下,创业团队专注打造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自研数据智能系统,为制造业提供独特的工业知识与工业机理的数字化服务。

  而他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无锡对人才的“读懂”和“成全”。作为率先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城市,无锡注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自2016年起,各类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太湖人才计划及其系列升级版、“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锡引惠才”12条、关于促进港澳青年人才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相继出台的引才政策持续保有“含金量”和竞争力。从诺奖得主到中外院士,从优秀大学生到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来锡都能找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群贤毕至、百舸争流,像王峰一样的创业“黑马”们从四面八方奔向无锡,为无锡经济注入“活性因子”。截至2021年底,近28亿元的人才资金累计投入“浇灌”下,1322家创业人才企业在无锡落地开花,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66家,累计入库税款达172.29亿元。席卷而来的“锡”引力同样可以从这组数据得到印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育省“双创人才”610人、“双创团队”58个,引育市级领军人才(团队)2970个,17位诺奖得主、50多位中外院士纷至沓来创新创业。

  2020年夏天,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获得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顶格支持,这一次,无锡只做第一,不做唯一,“一诺千金”的佳话在2022年再次上演,丁荣军院士团队同样获得1亿元的支持。

  纵观无锡人才工作,党管人才、政治引领等关键词力透纸背。今年2月,无锡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谋划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强势打出“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十年来,市委牵头“管起来”、县市板块“赛起来”、职能部门“动起来”,无锡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新跃升,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构筑起聚天下英才的人才发展环境。目前,全市人才总量204.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3万人、海归人才2.1万人、高技能人才51.2万人,位居全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第12位。

  淬火:办大赛 引资本 拥抱市场

  2022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天津的选手王逸霖一下台,无锡相关产业园区和银行融资人员就纷纷递上名片对接合作,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大赛平台,令其最为感叹的却是无锡活跃的市场因子。

  事实上,正是有了市场化这支“活水”的淬炼,才造就了无锡人才工作的“硬气”与“韧性”。

  时针拨回两年前,太湖人才成长一期基金设立,围绕无锡现代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重点布局。两年来,投资成果丰硕:完成了对亚电科技、飞谱电子、卓品智能等16个重点项目的投资,人才项目覆盖率100%。

  瞄准靶心、精准续航。近年来,无锡创新推行系列人才金融举措,整合放大金融政策资源优势,以资本为媒,“花式”做好人才金融服务文章。今年,总规模2.01亿元的无锡太湖人才发展基金孕育而生,成为全市首家人才金融母基金,目前已出资三支子基金,总规模4.62亿元。

  资本的介入,让人才、产业、城市之间有了链接和润滑,形成良性循环。总规模7.1亿元的太湖人才成长系列(一期、二期)基金,已累计对外投资21个项目,投资总额2.9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总额25.86亿元。太湖人才天使基金已完成投资企业14家,投资总额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0.05亿元。自2016年起,无锡已累计举办126期“创投无锡”路演活动,支持115个项目获得47.1亿元融资。在此基础上,无锡创新“人才贷”,累计服务227家人才企业申请获得14.47亿元无抵押贷款,赋能人才创新创业、行稳致远。

  如今的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高能级载体拔地而起;太湖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硕果累累。无锡还在全国率先“牵手”所有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一镇一院一产业”,在全球建立人才科创飞地。

  2021年,无锡人才金融港应运而生,仅仅一年时间,智联招聘全球二总部、前程无忧、中智集团、万宝盛华等头部人力资源机构在内的40家市场机构和13个服务平台选择在此集聚。就在这方寸建筑之中,蕴含着一个人力资源的“大世界”,也蕴含着人才高地的“大布局”。

  无锡趁势实施“城市人才猎头”计划、“城市人才伯乐”计划,建设市级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系统,组建高端人才猎聘联盟,与头部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一系列有力打法真正激活了市场“一池春水”。政府的“方向感”、产业的“人才力”加上资本的“金融力”、市场的“创造力”,铸造了无锡独特的城市竞争力。

  磨光:优生态 打品牌 光彩显扬

  真金白银固然有其吸引力,但真心实意营造生态才是一个城市对人才的最大礼遇。以“优生态”理念拴心留才,才能更好打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宜居栖所。

  2017年8月,李大明决定把公司在无锡新吴区落地。转眼5年时间过去,李大明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当时,他们走访了全国10多个城市后才决定,“这里既有与我们相关的传统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资源,也能给予创业团队足够的支持,更是一个宜居生活的城市。”

  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才能打动人才。无锡从关键小事入手,在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7个操作办法。人才通过分类认定,便可在子女入学入园保障、人才房、就医绿色通道、出入境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实笃笃的优惠。注重提升数字化立体服务,无锡通过以阵地建设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加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无锡人才工作网,构建起人才服务的“综合体”,实现“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即使有了全链条的服务,无锡也没有停下推陈出新的脚步,创新推出“人才保”,为149位高层次人才提供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优化健康保障。多渠道保障人才安居,支持高层次人才二胎家庭购买二套房,根据人才分类认定等次给予每人10万元-500万元购房补贴,仅2022年补贴2502万元,市县联动筹集2.1万套人才公寓。

  打造青年人才驿站,445张床位为青年人才提供7至90天的免费住宿,从长期到短期、从来锡到留锡,切实为各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更加关注青年社交需求,举办13期“心心向锡”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活动。

  连续两年“太湖人才杯”高校校友足球赛,不断提高人才获得感。

  今年5月,无锡又在引育青年人才方面往前跑了一步,无锡市委人才办牵头设立“太湖人才”冠名奖学金项目。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财政零投入助力企业在高校设立冠名奖学金,支持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契合的优秀大学生。目前已协调48家企业在43所国内高校设立奖学金73个,奖学金资金池规模达5957.27万元,半年时间受益学生已近3000人。

  不断创新“活招数”,千方百计拓宽引才渠道。

  无锡连续三年举办“太湖杯”创新创业大赛,面向海内外广发“英雄帖”;连续5年召开太湖人才峰会,构建世界看无锡、人才看世界的现代化标志性窗口;连续9年举行“百企千才高校行”,深挖高校院所“富矿”,无锡引才“太湖牌”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一系列组合拳,造就了无锡人才工作锻磨成器的自成之路,也收获了更多的认可。连续4年获评以外,今年的无锡还捧回了多重“好礼”:无锡市滨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级)”称号,江南大学获得“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优才奖”,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夺得“最具数智创新力雇主TOP10”榜首,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上榜“最具发展潜力雇主TOP30”,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登上“最佳雇主TOP100”榜单。

  未来的无锡,剑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精彩值得期待。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编辑/王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