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线战疫: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2022年12月28日 09:23:36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和家属问题。 医院供图

南京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回答患者和家属问题。 医院供图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坚守“医”线。 医院供图

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坚守“医”线。 医院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晓 王婕妤 蒋晓春

  当下,新冠疫情流行叠加冬季流感高峰,生病求医的患者不断增加,南京各大医院的诊疗压力陡然增加,尤其是急诊和发热门诊。骤增的门急诊量碰上无可奈何的减员,一边是焦虑、痛苦的患者,一边是坚守、疲惫的医护人员,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波堤”。

  急诊科医生:能坚持,怎么都得坚持

  “近一周,本部急诊单日就诊量约为平时的两倍,最高达到1330人次,发热门诊单日最高就诊量达1168人次。”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秦海东介绍,目前医院除了呼吸科在收治这些病人,其他科室包括心内科、肾科、消化科等,几乎所有科室都在不分专业地收治患者,同时医院也组织了专门的专家组对各个病区的病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治。秦海东自己身体虽也不适,但经短时间休息稍微缓解后,就又立即回到急诊投入工作。

  记者了解到,急诊科白班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交接班,夜班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但现阶段,很多急诊科医护人员常常连续工作超过12小时。主治医师徐超累到嗓子全哑说不出话来,他的微信朋友圈记录了他一天的工作:“13个小时,190个病人,午饭晚饭都没吃。”

  在急诊科输液室工作群里,护士长邓净正在根据护士们的身体状况安排工作。“护士长,我也发烧了,刚用体温计量的37.5℃,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烧上来,两耳朵发烫,喉咙有点不舒服。”一名护士在群里说道。这名护士是当天大夜班,邓净刚想安排她先调班,那名护士又发来一段话:“今晚的大夜班我继续上,我会带一瓶退烧药在身上,放心。”邓净介绍,在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下,大部分护士均出现了发热症状,但她们仍带着病发着烧主动返回工作岗位,甚至是发烧倒在了夜班岗位。有的护士刚做完肺结节手术两个月不到,没有休息,坚守在岗位上。

  没有时间喝水,没有时间上厕所,没有时间吃饭……急诊科医生金晶笑称自己是“四无人员”,因为还没时间照顾生病的家人。但她却很坚定地告诉记者:“再苦再累也能坚持,怎么都得坚持,这是职责。”

  儿童医院:连轴干为新生儿撑起保护伞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病房内,不时传来患儿的哭闹声和咳嗽声。目前这里收治着近100名出生仅数月的患儿。这些感染了新冠的婴儿们尚不会牙牙说话,全靠医生和护士去观察、治疗。“因为收治的宝宝核酸阳性,科室医护普遍感染新冠,患儿数量又在暴增,压力确实很大。”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程锐介绍说。

  平常一个病区收治大约60名患儿,现在一个病区最多时收了102名。两个治疗组四名主治医生、六七名住院医生,要负责整个病区的患儿治疗,这就使得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吃饭、上厕所、喝水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医护们都忙得没有时间去做。

  新冠疫情暴发的这两周,程锐和科室内的大多数同事都病了。“只要不发高烧,能坚持上班的都返岗。”程锐的嗓子至今还是沙哑着,讲两句话就会停下来咳嗽一阵,歇一歇才能再讲话。像她这样连轴干的同事还有很多,不少人已经连续上了十多天班。

  “目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很多家庭出现聚集性发病,家有3月龄以下的婴儿被家庭其他成员传染,也出现了发热和咳嗽症状,家长就很着急要上医院。”程锐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先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评估,再决定是否上医院:一是观察宝宝脸色。看脸色有没有发青、发灰、发紫等低氧的表现,如果脸色不好,就需要及时送医;二是观察宝宝吃奶的情况。如果宝宝吃不进去,不哭,不动,也需要及时送医;三是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尚可,哭闹如常,可以在家继续观察。若出现嗜睡、萎靡、过度兴奋等症状,需及时送医。

  程锐表示,从目前临床上来看,新冠宝宝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发热过程持续在2-3天,没有基础性疾病的患儿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以轻症为主。有个别发展成为肺炎的新生儿,通过吸氧等方式也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120:呼入量激增,多方调度支援“生命热线”

  “最近的120呼入量,是平时的5倍。”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科长严智勇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叠加冬季各类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进入高发期等因素,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和派车量从12月14日开始快速增长,到12月20日呼入量超过一万次,且还在继续增长。

  记者在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指挥中心现场看到,调度员沙哑的声音此起彼伏。严智勇告诉记者,随着呼入量的快速增长,他们扩充了调度席位,由原来的11个扩充至27个。为此,急救中心做了很多调整。比如,调度员带病坚持,加班加点工作,吃住在单位,每人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此外,还积极从内部挖掘潜力,安排行政人员去支援接听120急救电话等。市卫健委也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支援调度工作。

  南京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科调度长张熙介绍,为了尽可能多接电话,急救中心已经全速运转起来,每人每天要接听电话700多个,较日常多了3倍。

  而在一线的急救医生们同样辛苦。在周末的24小时轮班中,明基医院急救分站急救医生刘广钊共出了21趟急救任务。这意味着自交接班到岗开始,刘广钊几乎一刻也没能休息,全天候奔赴在出车急救的状态中,吃饭喝水都几乎挤不出时间。看着焦急的患者与家属,刘广钊稍作调整后还在带病坚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