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担当?
是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为患者谋健康。
何为奉献?
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为痛者安心养。
何为无畏?
是明知危险越向前的心,为病者减病痛。
身为党员示范岗人员,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的曹顶贵主任牢牢把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每一处“脉搏”,在一线参与急危重症病例会诊和救治工作,带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实现科学诊治、高效救治,切实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速度和质量。
高效分流,守住救治防线
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感染者持续攀升,作为全县唯一一家综合医院,前来金湖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幅度增加,呼吸科入院患者总人次从30余人次增至11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医院在6楼增设呼吸二病区,共55张床位,并调派呼吸科及内科医务人员前往新病区收治患者,为了缓解新冠患者收治一床难求问题,这就需要对急诊患者进行更加高效精准地分层分流。
在大家的紧张筹备下,新病区就像变魔术一样,蹭蹭蹭,大大小小的物资仪器,心电监护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无创呼吸机等一夜之间就到位了。看着新筹备的病区,呼吸科主任曹顶贵感慨万千。
你们只管救,其他的事交给我
“要保证所有呼吸病人都有人去救,任何人、任何事我来协调,你们只管救!”这期间曹顶贵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周7天里,他6天都在医院,可以回家的那天,晚上11点半到家以后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七点就离家上班。他的妻子说:“他根本不用设闹钟,因为不怕睡过头,晚上平均半小时都会接到一通电话,有时还会紧急让他去抢救。”
曹顶贵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妻子吕莉莉是总务科的工作人员,两人同为党员,一个奋战在一线,一个保障医院后勤工作,他们是最佳“夫妻档”。由于他们的排班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时常两三天也见不着面。曹顶贵一天下来通常要抢救7、8个危重患者,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不仅要完成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还要前往各个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以及指导治疗。快节奏的工作让他每天习惯性地多吃早餐。
呼吸科是介于普通科室和ICU(重症监护室)之间的重症和亚重症科室,呼吸科的任务就是早些介入,把那些重症和亚重症患者提前治疗和干预,从而避免病人去ICU“抢救、插管”,对于急危重患者联合其他科室开展多学科会诊,提供精准诊疗方案,同时,接受其他专科呼吸重症和亚重症患者转入到呼吸科进一步治疗。
医院把所有病床、呼吸机都进行了统筹,就是为了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症患者,曹顶贵负责调配呼吸危重患者的床位和全院呼吸机的统筹使用,因此全院还有多少空床位,病人该往哪里转,他都要谋划清楚。
曹顶贵也“阳”过,但好在“阳”的时间较短,最高也就烧到了38°C,但在此期间没有请过一天假,他笑着说:“此次毒株比较善待我,在科室最忙的时候我扛下来了,把更多的休息机会留给39°C的同事。我不提倡带病上班,因为我症状比较轻,所以还能扛一扛。”
因为他扛下来,呼吸科医务人员心定了,患者心安了。
送你一束小“红”花
1月5日上午10点,监护仪突兀的报警声打破了呼吸科暂时的宁静,一名80多岁的老年危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此时患者已出现了发绀、呼吸窘迫的症状,生命危在旦夕,曹顶贵主任和科室医护人员立即冲进病房,“抢救战”一触即发,经过一系列救治,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定下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这样的抢救对呼吸科的医护人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打完“抢救战”的曹顶贵,他一边咳嗽一边捶打着自己的后腰,疲惫了就在办公室“随地就寝”。“真的每天就是在打仗,这次新冠冲击波,是我从医以来最忙碌的一次。”曹顶贵说道。
第二天早晨7点整,电话又再次响起:“曹主任,有一患者大白肺,血氧饱和度只有六七十,请急会诊!”“马上到!”
患者是一名76岁、有慢阻肺、肺纤维化基础病的老人,此时已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曹顶贵马上赶到急诊科参与了抢救工作,目前这位患者情况比较稳定。在查房遇到的时候,患者家属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本以为老母亲这次挺不过去了,看到你们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我们打心底里感动,她这条命是你们给的。”当天下午,家属在手机APP上定了两束花,托外卖小哥一束送给医生团队,一束送给护理团队,并附上暖心的贺卡,收到花束的医务人员备受鼓励、心生温暖。
采访曹顶贵时,已是下午3时,看到桌上的一盒便当我们下意识地问道:“曹主任,您饭吃了吗?”“这盒午饭已经来来回回热了四次,还没吃得上。”曹顶贵无奈地笑了笑。
疫情是场考验,树立起党员正念同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也激发了曹顶贵顾全大局、敢于斗争的抗疫正能量。他的坚守,也是现在所有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疫情让呼吸人的队伍更加坚强!疫消霾散,共同的坚守与努力也终将被铭记。
(来源:通讯员/金湖县人民医院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