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团子糕,常州人“年味”少不了的“三件套”

2023年01月19日 15:47:43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春节,我们终于可以走进久违的人群中,拥抱城市的烟火气,拥有更多的“年味”了。哪怕很多习俗陆续被简化,但说到常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年味”,馒头、团子、糕那可是一样都少不了。

  现在家里有灶台和蒸笼的人家不多,去加工点或吃食店买上几笼馒头、团子成为大部分家庭的选择。也有人家坚持传统,从城里赶到乡下寻一处老灶台,亲手揉粉、拌馅、包团子……制作传统年味的过程,承载着他们一大家子团聚的仪式感。

  “老字号”的馒头、团子,今年多卖出二三成

  本周三中午,我们在三鲜美食城遇到几位正在排队等馒头的市民,烫着利索卷发的市民吴阿姨两手接过店家递出的30只热气腾腾的馒头:“不准备点馒头,哪里像过年呢!”

  午饭时分,除了堂食的客人之外,糕团和熟菜区的零售档,也非常繁忙,总有三五顾客在此排队等候。店里的馒头有多种口味,大肉的、萝卜丝的、豆沙的、菜肉的……店堂负责人陆叶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买馒头的,都是二三十个起步,大家都在为过年的吃食做准备。当然还有一下子采购更多的,“一种是企业采购,上百份的馒头礼盒订单,给员工们当过年福利,很实用。还有些人开着车来采购,一次性买七八份、十来份,他们说,要到亲戚朋友家挨家挨户送一圈。”

  在银丝面馆九洲店,最畅销的“年味”也是馒头。店长王亚宾介绍,店里从本周一开始,就迎来了“年味”售卖的高峰期。萝卜丝的最畅销,全肉的、笋干的也很受欢迎。

  相比于馒头,团子和糕的销量虽然没那么多,但前来采购“年味”的顾客们总也要捎上一点。按陆叶的观察:“一般一家人需要30个馒头的话,那也会搭十来个团子,几条糕。团团圆圆,步步高升这样的彩头,也是需要的。”

  在银丝面馆,大麻糕的销量也比平常好。本周三下午1点,一位中年顾客刘先生正在采购年货。“我老家安徽,明天就回去过年了,买点馒头送给亲戚们。大麻糕也是常州的特产,所以也就多买几份带回家。”刘先生说。

  很多传统“老字号”也提供半成品的年菜礼盒,价格在五六百元至八九百元一份不等。顾客至少提前一周预定,在小年夜和大年夜再上门提货。年菜礼盒都由冷菜、热菜和点心、汤品组成,多为主打“老常州”传统口味。冷菜里少不了五香爆鱼、白切牛肉、糖醋小排、凉拌海蜇、蜜汁红枣、葱油蚕豆;热菜里总会出现三鲜蹄筋、炒双冬、香糟扣肉、松仁玉米等,点心则是馄饨、八宝甜饭、青菜团子……据介绍,银丝面馆全市40多家门店共订出了一千多份年菜礼包。

  这两家“老字号”的负责人都表示,店里不管是馒头、团子还是年菜,只要和“年味”有关的销售,销量和去年同期比都多了二三成。他们分析:“今年回外地老家过年的人多了,会多买一些常州本地特色的年味走亲访友。”另外,他们也提到:“听好几位顾客来购买时随口说过,家里本来张罗这些事的老人,最近身体刚‘阳’过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今年就直接买现成的了。”

  制作年味的过程,承载着团聚的仪式感

  溧阳大山口,一大家子“城里人”赶去做团子

  上周日,在溧阳市竹箦镇陶庄村大山口村民小组的一幢民房中,金磊一家和他的父母、哥嫂一大家子人,正在一起出出进进忙活着。这几年,在市区工作、生活的金磊在大山口村租下了当地村民的房子,安下这个在山里的家后,他们一大家子人每年过年前都会团聚到山里,一起做团子。

金磊在母亲的指导下,学着蒸团子。

  每年张罗着做团子的是金磊的母亲白琴芳。“老家拆迁后,我妈就在公寓房里做团子。在煤气灶头上支一个小锅,用小小的蒸笼,很麻烦。这几年我们到了大山口,就又方便了。”金磊介绍,“我专门买了一个移动的柴火灶,放上大锅,再买两个大蒸笼,就是跟以前在乡下时一样了。轧米粉倒是一个挺麻烦的事。我妈早就准备了这个20斤的糯米放那儿了,可一下子找不到轧米粉的地方。最后好不容易打听到,在湖塘一个叫何留墅的地方,居然还有个传统加工米粉的地方,我就按图索骥,找过去了,这才解决了做团子的米粉问题,轧了20斤糯米粉。”

  团子馅用了两种,一种是萝卜丝肉馅,还有一种是咸菜馅,白琴芳老早就为了做团子腌好了咸菜。金磊介绍:“我原来不动手,也不认真看,但这一次,我觉得可能等我父母这一辈不能做了之后,这个东西就断代了,所以每一步都跟着认真学。尤其是泼粉时,就是用开水把米粉搅和。用开水泼米粉很烫,一开始真的是手忙脚乱,后来慢慢在操作中自己找出一点技巧,学习掌握湿度,不能太烂,不能太硬,再把它揉成团。揉米粉团的过程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我觉得学到很多。”

金磊一家人在一起做团子

  最后搓团子的环节,金磊的老婆、他的父母、哥哥都做得熟练。金磊和几个孩子现学现卖,有时候外观不太圆,搓得不太平滑,有时还会开裂,但总的来说,大家都能学着做起来了。

  一大家子人忙活了一天,做出来一百五六十个团子。“来往密切一点的亲戚,送个一二十个,我还有个伯父在兰州,看到我的朋友圈晒的团子后,他点赞。我就给他寄了点过去,两天就到了,他们一家人很开心。”金磊说,“其实就是用做团子的形式,让家里人聚一下,我们兄弟两家,加上父母,这也成了我们大家庭每年过年前最重要的活动。”

  年轻人的选择,更“古意”地过春节

   这家店的中式点心礼盒,已卖出600多份

  前几天,家住新北区的市民小吕在她的朋友圈晒了一份精致的中式茶点,颜色各异的四叶草形状的酥饼,被一只只摆放在小巧的深色器皿中,并配文:“菊花酥、桃花酥、枣泥酥……今年送给爷爷奶奶和好朋友的春节礼物,就是这些‘国潮’糕点啦!”

  近几年,“国潮风”在年轻人中受热捧,连传统中式糕点也赶上了这趟潮流,它们颜值高、花样多,口味多,深受年轻人喜欢。“长辈们过年总喜欢买点馒头、团子,而我们年轻人,总想着有点新意。但过年又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佳节,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新意,也得从古意中去找。”小吕说。她推介,她购买的这些中式糕点来自青果巷的一家做中式创意糕饼的店,野蔓。

  这家店的店主,就叫野蔓,她介绍,店里今年第一次推出过年的中式糕点礼盒,礼盒中包括小吕提到的中式老茶点,还有一些其它酥点、秋梨膏等,从2022年12月至今,已经卖出了600多盒,“年前赶着制作,已经在三个员工的基础上,另外招了三个兼职一起帮忙了。”(徐丹/文 朱臻/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