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记者走进南通市海门区余东古镇,这里的年味渐浓。走进老街,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蒸糕、蒸馒头、写春联、剪纸、唱京剧……传统习俗一个也不少。
印糕是海门通东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一般过年、家里有喜事,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一些。在余东古镇的菜市场边上,赵师傅家的印糕可谓是远近闻名。春节前,赵师傅把家里的亲戚都喊来帮忙,大家凌晨3点起来浸米、磨粉。“制作印糕的粉是由糯米和粳米混合浸泡两小时碾成的,要经过纯手工和粉、筛粉,才能上模具。”赵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对记者说,“制作印糕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印模,俗称‘印糕板’。它是用厚木条制成,在木板的一面雕挖一排凹进去的糕模,上面印有‘福禄寿禧财’字样。这个印板在我手上已30年了,还是从我爷爷手上传下来的。”
随后,记者来到了余东古镇,古镇上有一条800米长的老街,是海门保存得较为完好的一条石板街。行走其间,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幽深与古朴。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像是这座古镇的守护者。来到人民文创书店二楼,余东小学的美术老师张志群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地剪纸,听说,他们的剪纸作品非常有特色。记者见孩子们在非常专注地雕刻作品,于是耐心地在一旁观看,等到老师和孩子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张老师拿起了刚刚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剪纸介绍道:“我们在上面设计了一个凤凰,因为我们余东本身也叫凤城,这里有着一个关于凤凰的传说。2023年是兔年,所以我们把兔年的元素和古镇的元素结合到了一起。”
推开隔壁张义记民宿非常有年代感的古木门,眼前是一条幽静的小道,走进去,一间小小的庭院里,通东美术家协会会长王士斌正在这里挥毫泼墨,一个个“福”字,一对对春联,写满了对家乡余东的祝福。王士斌说:“待会等墨干了,就把这些都送给老街的居民。”
这会儿,从老街梨园传来了优美的音乐,记者循声探去,原来是余东凤城京剧联谊会正在这里排练演出。二胡、板鼓、琵琶等乐器,配合京剧独有的唱腔响彻了整条老街。一曲完毕,凤城京剧联谊会名誉会长姜国英意犹未尽地走下来休息,他笑着对记者说:“我们余东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说到传统文化,京剧绝对是其中一个代表。特别是逢年过节,我们余东京剧联谊会的京剧爱好者们,都会集中到梨园来唱京剧,表达我们对余东百姓的祝福。”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在结束了一天的采访,记者准备穿过南城门离开时,忍不住又一次转身望向老街,冬日的暖阳照在石板路上,孩子们嬉戏追逐,浓浓的年味儿与古镇散发的气息融为一体,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来源: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芃)